他腳腫以為高血壓藥副作用 未料是「心」問題險喪命

心痛,心絞痛,心臟病。(圖/達志/示意圖)

▲他腳腫以為高血壓藥惹禍,未料竟是「心」問題險喪命。(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一位60歲即將退休公職人員張先生,平日生活規律單純,有高血壓但也有就醫控制。某天穿鞋時,注意到腳部有些腫脹,本以為是吃高血壓藥的副作用並未在意,直到持續腳腫幾天後,突然覺得心臟越來越不對勁,就醫確診為心房顫動,且症狀已由「陣發性」惡化到「持續性」,心收縮率只有常人的一半,差點需要靠換心才能救命。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整,症狀包括心悸、心跳很快、胸口不舒服、疲倦或虛弱、天旋地轉的頭暈甚至昏倒、胸悶痛或呼吸困難及短促。常見危險因子包括年齡、高血壓、糖尿病、心衰竭、肥胖、甲狀腺功能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慢性腎病等。若延誤診斷及治療,僅2-3%陣發性心房顫動病患未繼續惡化至永久性的心房顫動 ,失能或死亡的機率上升2到5倍 。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馬偕醫院李應湘醫師、雙和醫院陳龍醫師。(圖/記者嚴云岑攝)

▲馬偕醫院李應湘醫師、雙和醫院陳龍醫師。(圖/記者嚴云岑攝)

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應湘醫師指出,超過65歲民眾中有5%會罹患心房顫動,到了80歲更跳增到10%,一旦惡化,恐造成心衰竭、中風、長期住院或死亡等嚴重併發症。但心防顫動的可怕在於它的症狀容易被輕忽,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在診斷前,完全不知自己罹病,所以在台灣步入高齡社會時,心房顫動是台灣不可不面對的健康威脅。

近年大型國際研究發現,心房顫動從症狀出現到確診,平均延誤2.6年,根據內政部六月公布統計資料,台灣人口持續老化,65歲以上人口佔台灣人口數13.49% ,也代表300萬長者是高危險族群,可能罹患心房顫動約有15萬人。李應湘提醒,高齡長者千萬別將心悸或心跳加速當成緊張焦慮或恐慌症發作,因為通常有這些症狀時,「無感」心病通常已悄悄找上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