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間一定會分享秘密。(示意圖/達志影像)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嚼舌根,就是在背後說別人閒話、搬弄是非。你我身邊一定都有這種人,但到底為什麼他們總是要這樣做呢?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他們可能希望被人關注,或者是為了釋放壓力,甚至是因為親密交往的需要。
心理諮詢師陳志林在健康諮詢應用「愛問醫生」平台刊文指出,嚼舌根的一個基本特徵是過度分享「第三者」秘密;對人際交流的雙方而言,關於「第三者」的秘密,並不是每個人都掌握的,但對他人生活秘密的好奇卻是每個人的天性。
陳志林進一步表示,如果一個人經過多方打聽,知道了別人一些或真或假的消息,他(她)所說的這些內容往往能吸引很多的聽眾,使自己成為別人注意的中心。「因此,嚼舌根者雖然往往在生活中並不一定是一名成功者,但卻可以因為掌握了他人的秘密而充分享受到被注意、被尊重的感覺,這也是現實生活中並不愉快體驗的一種補償。」
另外,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心中的秘密過多的話,那麽需要相應的心理能量來控制這些秘密,這常常令人不舒服,所以一定會產生傾訴的需要。陳志林說,「對於那些掌握了別人秘密的人,如果不說出來,也是難受,所以他們便採用了嚼舌根的方式來傾訴這些秘密,讓秘密產生的壓力釋放出來。」
▲好朋友間一定會分享秘密。(示意圖/記者周宸亘攝)
第三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是親密交往的需要。陳志林指出,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接受,都有友誼的渴望,而一般的友誼發展都會經過聯合活動、秘密分享等階段,嚼舌根者在本質上是希望借用分享別人秘密的手段獲得與聽者友誼的增長、關係的促進。
不過,陳志林強調,在友誼發展中的秘密分享,既包括前期的他人秘密分享,也包括更進一步的自己秘密的暴露,而那些樂於嚼舌根者,雖然也渴望友誼,但往往在分享他人秘密這階段止步不前。
「善於分享他人的秘密,卻不願意暴露自己的秘密,這樣的結果,恰恰是我們生活中所看到的,嚼舌根者即使獲得友誼,也是淺層次的友誼,他們無法和別人更深入地交流下去,這其實也是嚼舌根者的苦惱所在,他們生活中沒有真正的朋友。」
陳志林建議,嚼舌根者應該從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開始,戒除「長舌婦」心理,也可以豐富自己的業餘愛好,尋求正常的心理滿足,還有减少自己的好奇心,也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考慮一下會給別人帶來什麼不必要的麻煩,試著從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