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外科醫師兼新化分院院長莊仁賓醫師提醒民眾,如發現乳房有腫塊且生長迅速,就要馬上就醫檢查,以及早診斷及早治療因應。(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一位49歲女性勞工,前往衛福部台南醫院乳房外科莊仁賓醫師門診,主訴右側乳房腫大,右乳房硬塊也已存在2年,但近2個月快速成長,造成右乳負擔,理學檢查發現右乳巨大腫瘤,超過25公分直徑,如同足球大小,患者自覺是癌症末期,遲遲未就醫,但因巨大乳房腫瘤已嚴重造成脊椎負擔,讓她腰痛不已,只好就醫求治。
▲患者手術切除30公分、3000多公克的「邊緣性葉狀腫瘤」, 開刀順利切除追蹤至今1年多,目前病況穩定,未有復發跡象。(圖/記者林悅翻攝)
莊仁賓醫師指出,超音波檢查發現患者有一個多葉狀腫瘤,並無腋下淋巴結腫大,癌症指標 CA153 及 CEA 兩者均正常,由病程以及臨床檢驗結果經醫師評估應為葉狀瘤,因為腫瘤範圍廣大,建議全乳切除手術, 開刀順利切除後,檢體病理報告為30公分,3000多公克的「邊緣性葉狀腫瘤」,患者從104年 03月手術後,追蹤至今1年多,目前病況穩定,未有復發跡象。
莊仁賓醫師說,近年來乳癌在國人癌症發生率排行中逐年上升,更在去年成為女性罹癌原因第1名,10大癌症死亡率女性乳房癌更是名列第4,經過媒體大幅宣導,女性朋友對乳房腫瘤日益重視,在乳房外科診間,時常有患者來諮詢乳房腫瘤的臨床問題,但乳房腫瘤,除乳癌外,另一種「葉狀腫瘤」,由於成長迅速,讓患者不知所措,甚至害怕處理。
「葉狀腫瘤」佔乳房原發性腫瘤小於 1%,常見於40到50歲間的中年婦女,比常聽到的「纖維腺瘤」(一種相當良性的乳房腫瘤,好發於15到35歲)約晚發了15到20年。葉狀瘤手術切除後,病理醫師在顯微鏡下觀察這些細胞分裂的數目以及腫瘤邊緣的型態,將葉狀瘤分為良性、邊緣型(borderline),以及惡性三種,大部分的葉狀瘤屬於良性。
在臨床表現上,常發現腫瘤可能在患者身上存在數年,但不被患者重視,多數呈現無痛性腫塊,而在某段增生期後迅速長大,甚至可達到20多公分,由於體積太大,乳房表面靜脈容易擴大曲張,增加手術的難度。
臨床診斷上不管是乳房攝影或是乳房超音波(breast ultrasound)都無法清楚地區別纖維腺瘤或葉狀瘤,也無法判斷究竟是否為良性或惡性。粗針穿刺(core needle biopsy)也很少能提供正確診斷,因為這些細胞有時形似癌細胞或纖維腺瘤。直接手術切除得到組織才能提供正確的葉狀瘤診斷。而一般癌症指數則幾乎正常,無助於鑑別診斷。
治療上以手術切除為主。除了移除腫瘤外,還會多切除離腫瘤1到2公分範圍的正常組織,如果腫瘤實在過大或是惡性的話,也可能切除整個乳房。若是惡性,因腋下淋巴腺轉移少見,手術無需例行清除腋下淋巴腺。手術切除後,完全不需要像一般乳癌輔以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和放射線電療,定期的接受術後追蹤即可。
莊仁賓醫師指出,良性葉狀瘤的預後相當良好,局部復發率為70%,通常45五歲以上婦女很少復發,但仍可能以惡性葉狀瘤之形態復發,故手術後仍須定期追蹤。對於邊緣型及惡性葉狀瘤,預後則有所差異,有4分之1的病人術後發生局部復發,邊緣型葉狀瘤有可能轉變為惡性,即便是接受手術之後,極少部分的病人仍可能發生遠端轉移,惡性葉狀瘤可能在手術後2年復發,亦可能擴散至肺部、骨頭、肝臟,或是胸壁,在極少數的病人身上也有可能發現淋巴結轉移,超過6成的病人存活超過五年。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