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可緩解肩頸痠,吸到「地雷區」解痛不成反中風!。(圖/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2016年巴西奧運中,美國隊游泳選手身上的「東方神秘力量」引發各國對拔罐的關注。中醫師表示,拔罐可治療慢性肌肉扭傷與肌肉痠痛,對與緩解肌肉疲勞、鬆弛軟組織有很大的幫助。雖然拔罐堪稱安全民俗療法,但中醫師提醒,如果拔到這2個地方,不僅沒有效用,還可能造成血管中的斑塊掉落,引發血管栓塞甚至中風危機。
台北醫學大學傳統醫學科專任主治醫師唐佑任表示,肩頸痠痛是現代人的通病,許多人除了肩膀外,還會再後頸上拔上一拔,殊不知脖子後方有頸動脈通過,老年人或者三高族群,因血管鈣化較嚴重,若在頸部施予過大壓力,可能會讓血管中的斑塊掉落,造成缺血性中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醫學大學傳統醫學科專任主治醫師唐佑任。(圖/記者嚴云岑攝)
此外,拔罐需要避開的另一個部位為「肚子」,因為腹部的左側有腹主動脈流經,還有肝、膽、腸、胃等重要臟器,特別是腸子會隨著身體壓力而移動,如果在腹部拔罐,可能會把腸子「吸進來」,引發缺血性壞死。
唐佑任說,拔罐的施作部位,以四肢、下腰部、臀部等肌肉量多的地方為宜,若為急性扭傷的病患,在3~7天內不可拔罐,因為急性發炎的組織需要大量休息,如果強行施壓,可能會讓發炎組織更加紅腫甚至壞死。慢性肌肉扭傷或發炎,則可透拔消除疲勞,但同一個點一天不要拔超過2次,每次不要超過3分鐘,也不要在短時間內重複施作,以免對肌肉造成傷害。
▼氣壓式拔罐。(圖/記者嚴云岑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