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與母親/產後夫妻關係 從「心」開始


文、圖/嬰兒與母親

從結婚到生子 磨合期至少1年

政府在民國50年代實施家庭計畫時,曾喊出一個名為「3.3.3.」的口號,所謂「3.3.3.」指的是結婚3年後生第一個孩子,每隔3年添一個小孩,生3個小孩恰恰好。雖然不符時宜,但「結婚3年後再生孩子」倒點出夫妻婚後需要一段時間經營關係的必要性。現代人大多晚婚,考量到生育年齡,許多人剛結婚就急著生小孩,但因為彼此關係尚未磨合,容易在孩子出生後產生許多衝突。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林守玫表示,產後夫妻關係的好壞和產前是否有足夠的時間經營息息相關。她建議,從結婚到生子,夫妻至少要有一年的緩衝期去磨合彼此關係、找出相處的節奏。孕期最好先預設產後可能發生的問題並預做準備,這樣即便發生突發狀況,受到的衝擊也比較小。

為什麼產後夫妻關係容易降溫?
家庭結構改變 
研究顯示,大多數華人家庭對親子關係的重視程度遠大於夫妻關係。大多數夫妻生了小孩以後便把生活重心轉移到孩子身上,外出用餐、旅遊都以孩子為主,因為全心投入教養小孩,疏於經營彼此關係,久而久之便產生疏離感。尤其現代家庭少子化,孩子一出生就成為整個家族關注的焦點,這種以小孩為核心的家族氛圍也會影響夫妻間的互動。

先生沒有切換到爸爸模式
女性做為一個孕育者,在懷孕階段就開始感受寶寶在體內的一舉一動,伴隨他呼吸、成長,逐漸建立親密關係,因此可以在10月懷胎的過程中自然地轉換成母親的角色。反觀男性,因為不是孕育的主體,無論生理或感受上都和女性有相當大的落差,對於父親角色的認知往往會慢半拍,也可能產生抗拒感。林守玫表示,正因為男女對於「有小孩」這件事的感受差異很大,有些男性在孩子出生後仍然以自我為中心,沒有適時切換到爸爸模式,導致妻子孤掌難鳴,覺得自己在孤軍奮戰。

如果先生在這個時候又沒有及時給予支持,夫妻關係便會產生質變。面對這種情況,她指出,雖然男性無法像媽咪一樣和孩子成為生命共同體,但可以透過關心與孩子建立連結的紐帶,降低「局外人」的感覺。妻子應該適度扮演連結丈夫與孩子的角色,在懷孕期間就開始為先生做心理建設,啟發他的「爸爸意識」,透過分享身體的變化,讓先生同步感受孩子的成長、增加對孩子的熟悉感,如此有助於先生在孩子出生後提升參與度。

另一方面,有些妻子對「如何照顧孩子」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總會在先生照顧小孩時嫌棄、挑剔,先生一再受挫便會放棄照顧小孩。林守玫指出,妻子介入過多只會讓先生愈來愈退縮,阻礙他切換到爸爸模式。在指責先生沒有盡到父親責任的同時,也要反省是否是自己阻擋了先生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才讓先生從孩子身邊走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採訪撰文/戴筠
諮詢/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 林守玫
梳化/蔡琇惠
model/帥氣爸比吳宗祐、漂亮媽咪楊雅筑、可愛寶貝吳聿盛、吳聿超(※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6年06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article.aspx?sno=0004949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關鍵字: 嬰兒與母親 親子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