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家庭醫藥箱」應該放的4類藥品


▲家中常備的醫藥箱內到底應該放些什麼?(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家中常備的醫藥箱內到底應該放些什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藥師柯瑩蓮表示,家庭醫藥箱的必備藥品,須具有安全性、方便性與實用性,最常見藥品大多是緩解一些常見症狀(如感冒藥、消炎止痛退燒藥、胃腸藥)及解決一些日常小外傷(如簡易的包紮用品、外用藥)。

柯瑩蓮提醒,除了個別需要的長期用藥之外,備量約3~5日的劑量即可,以免備量過多造成產品過期、浪費。使用前詳閱該藥品說明,並遵守說明書指示用藥,若遇不知如何判斷時,要尋求藥師或醫師協助。

【家庭醫藥箱需具備的藥品】
一、感冒藥
市面上的綜合感冒藥,作用上大同小異,依其所含主成分區分為單方或複方品項。多重症狀的感冒可以使用綜合感冒藥,如果只是單純的頭痛、發燒、或流鼻水、打噴嚏,或咳嗽、鼻塞等,可以按照症狀選擇服用單一成分藥品。

但成人與小孩的劑量不同,一般感冒糖漿都是複方,有些感冒糖漿中含有「可待因」,可待因是一種止咳藥物,很多綜合感冒糖漿,不管是處方藥、指示用藥,可能都會含有少量可待因,因此感冒糖漿應該要在感冒時才喝,如果長時間服用會造成耐藥性及心理和生理的依賴性。

二、消炎止痛退燒藥

這類藥品可退燒也能止痛,在藥局可買到的解熱鎮痛劑成分中,較常見的是阿斯匹靈(Aspirin,18歲以下發燒不宜使用)、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及伊普(Ibuprofen),一般用來緩解頭痛、生理痛、牙痛、肌肉痠痛等各種疼痛症狀,不過只適用於暫時解除症狀,服用一、兩次後病情未好轉或有副作用發生,如胃腸不適,就應停藥就醫。

三、胃腸藥

消化道疾病常見的有消化不良、胃酸過多及胃潰瘍等症狀,因此應備有1~2種制酸劑(即一般所稱的胃藥)或消脹劑,用來緩解一時的消化不良、胃酸過多等不適症狀。一般較常用的腸胃藥包括制酸劑、消脹劑、整腸劑與助消化劑、止瀉劑等。

(1) 制酸劑
制酸劑主要作用在於中和胃酸,治療胃酸過多,使胃中的酸鹼值(pH)增加至5以上,以減少對胃黏膜的傷害,常見制酸劑的成分有鎂鹽、鋁鹽、鎂鋁混合劑、鈣鹽、碳酸氫鈉。

(2) 消脹劑
可減少腸胃因食物或其他原因產生的氣體。

(3) 整腸與助消化劑
常用於幫助腸胃消化,於三餐飯後服用,用量需依不同產品之建議來使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4) 止瀉劑
止瀉劑只能用於輔助性治療且僅適用於輕、中度的急性腹瀉;對於慢性、持續性腹瀉者,或伴有發燒、感染、全身症狀、嚴重脫水等現象,則應該轉由醫師診治。

另一種為吸附型止瀉劑,可吸著與排除胃腸內有害物質及過多的水分、黏液,減少腹瀉症狀。這類藥品除了會吸附腸道細菌毒素外,同時也會吸附養分、酵素及藥物,所以宜與口服藥間隔1~2小時服用,以減少交互作用。

四、外用藥

可用來處理外傷,如酒精、紅藥水、紫藥水、黃藥水、優碘、碘酒等。優碘與傷口組織接觸時會先形成一道薄膜,再慢慢釋放碘以達消毒、殺菌的功效。由於優碘比起其他藥劑來得溫和不刺激,且不會染色,許多醫師及藥師都會建議準備一瓶優碘就足夠。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