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提醒,使用退燒藥或止痛藥前,應先向藥師或診所醫師諮詢,以免服用過量造成過敏。(圖/示意圖/記者張一中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許多人發燒時,都會自行到藥局買「退燒藥」減緩症狀,但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祁若鳳提醒,發燒是身體健康出現警訊的症狀而非病因,當出現不明發燒症狀時,應立即就醫治療,切勿自行購買退燒藥使用,以免延誤疾病之治療。如使用退燒藥,應遵照醫師指示使用,切勿過量,以免導致藥品不良反應。
常用的退燒藥成分主要為乙醯氨酚(acetaminophen)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如ibuprofen、Indomethacin、Naproxen及Mefenamic acid等),目的是為減緩發燒之不適感,一般發燒超過38.5° C 且有不舒服的感覺,或者體溫超過39° C 時,可在醫師處方或藥師指示下當使用。但祁若鳳提醒,退燒藥是為減緩發燒所出現之不適感,讓病患得以充分休息,切勿為使體溫降到正常範圍而過量使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日流感肆虐全台,發燒的民眾也不在少數,除了要民眾勿過量使用退燒藥外,祁若鳳也提醒,退燒藥與止痛藥因為成分類似,「切勿同時自行服用2種藥物」。如果民眾出現頭疼、低燒等症狀,可前往藥局在藥師指示下購買藥物,但若症狀3天內未改善,則建議向醫師求助,並告知曾經吃過哪種藥,以免出現過量使用之情形。
由於在服用含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的退燒藥時,可能會引起罕見嚴重皮膚過敏反應「史蒂文森氏強森症候群」。因此祁若鳳也提醒,在用藥時,應注意是否出現藥物過敏反應如「疹、破、痛、紅、腫、燒」等6大症狀,若有出現疑似症狀,應即刻停藥並及早就醫處置。醫療人員亦應教導病患如何正確使用退燒藥,以免藥物不良反應之發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