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腸胃炎頻傳 醫曝「兩者差別」出現3跡象快就醫

便秘,上廁所,肚子痛,拉屎,大便(圖/達志/示意圖)

▲食物中毒和腸胃炎都會出現腹瀉症狀。(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近期「食物中毒、腸胃炎」事件頻傳,雖然表現出類似的症狀,如腹痛、嘔吐和水狀腹瀉,但成因及應對方式都不同。醫師指出,食物中毒是吃了有害細菌、病毒或毒素的食物,而腸胃炎多由病毒引起,如諾羅病毒、輪狀病毒,建議不管是哪一種問題,只要出現3大跡象要盡快就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急診科主任洪子堯指出,食物中毒通常由食用了含有有害細菌、病毒或毒素的食物引起,如肉類、海鮮未煮熟或食物保存不當,例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就是由於食物不當處理導致,而食用受污染食物的多數人會出現程度不一的症狀,通常影響2個以上的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腸胃炎(胃腸型感冒)多由病毒引起,如諾羅病毒、輪狀病毒,主要是通過接觸受污染的物體或人糞口方式傳播,且酒精無法有效殺死這些病毒,需要使用肥皂和水徹底清潔雙手。

不過若出現腹痛、嘔吐、水狀腹瀉等症狀,洪子堯提醒要留意3大跡象,第一是「脫水跡象」若持續嘔吐或腹瀉導致口渴、少尿、皮膚乾燥等;第二是「劇烈或持續腹痛」是腹痛劇烈或不間斷,或大便中有血或膿,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療;第三是「高燒」體溫超過38.5°C,尤其症狀持續不緩解,若出現以上跡象要盡快就醫。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