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提醒肺腺癌初期多半「無痛無感」,讓人們難以察覺,但發現時通常已經步入中晚期。(圖/亞大醫院提供)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一名71歲阿嬤,兩年前做了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檢查肺部,發現一顆0.8公分肺結節,當時醫師建議要定期追蹤,沒想到阿嬤自認「沒有不舒服」,拖到今年才回診,結果肺結節長大1倍,後續也證實為早期肺腺癌。所幸癌細胞尚未擴散,術後第3天即順利出院,阿嬤當時也歹勢笑說:「要聽醫師話啦!」
收治個案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劉柏毅指出,阿嬤的肺結節兩年前僅0.8公分,兩年後結節已增大至1.5公分,考量到結節位置適合手術處理,醫師建議進行微創肺段切除術,並在術中接受病理檢驗,冷凍切片結果確認為早期肺腺癌(第一期),術後檢查追蹤也顯示病情穩定。
劉柏毅表示,阿嬤本身沒有吸菸,也沒有其他慢性疾病或家族病史,完全屬於健康無症狀族群,然而如果沒有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檢查發現,這類小結節極難被傳統X光發現,且結節恐短期內迅速增長,一旦進入第二期或更高期別,術後可能需輔助性化療等較為積極的治療方式,並且預後效果也會受到影響。
▲患者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追蹤肺結節病徵進度,發現2年長大一倍。(圖/亞大醫院提供)
劉柏毅強調,根據研究,0期或第一期肺腺癌的五年存活率接近90%,但到了第二期存活率可能下降至60%到70%,因此,早期發現與治療,對於肺癌患者的生命質量至關重要,目前政府已針對特定高風險族群補助LDCT費用,包括50至74歲重度吸菸者、50至74歲男性/45至74歲女性,具肺癌家族史等,都可提供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劉柏毅指出,若肺結節大於0.8公分且呈實心狀,患者可以跟醫師討論是否採用手術切除,以目前微創手術的技術,傷口僅需約3至4公分,減少患者術後疼痛和肺功能損失,且住院時間僅需3至5天,恢復速度快,大幅減輕患者心理與生理負擔,此外,藉由手術切除肺腺癌,也能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肺組織,對於老年患者尤其重要。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