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人工生殖擴大補助3年,已有2萬多名試管嬰兒順利出生。(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衛福部國健署在2021年實施人工生殖擴大補助,但接受人工生殖治療的女性平均年齡,從民國87年的32.7歲延遲至37.9歲。對此,醫師指出,不少民眾嘗試自然懷孕至將近40歲後才尋求生殖醫學協助,導致排卵刺激療程出現「過度在意數值高低、隱忍嚴重治療副作用、以為生殖醫學成功率高」3大錯誤觀念。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蔡英美指出,不少備孕夫妻認為生殖醫學成功率高而拖延,常常錯過治療時機,且有部分民眾一心只想著「要一次就治療成功」,認為取卵數多就等於高成功率,少數甚至會要求醫師提高排卵刺激治療劑量或是為了撐過治療而隱忍副作用,直到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等嚴重症狀送急診,並被告知療程須中斷,等待身體恢復後才能繼續治療。
「過度在意數值高低、隱忍嚴重治療副作用、以為生殖醫學成功率高」是3大常見的錯誤治療心態。蔡英美說明,許多不孕夫妻認為AMH數值、取卵數等數字越高才是成功率的保證,但AMH數值高低並不代表生育力成功與否,取到有用且有品質的卵子比量多還重要。
▲醫師提醒,人工生殖和年齡也有關,建議要及早準備。(圖/記者趙于婷攝)
另外,以試管嬰兒來說,最重要的階段排卵刺激治療是透過刺激賀爾蒙,讓多一些的卵泡有機會發育成熟,以利後續療程使用,但排卵刺激治療所引起的賀爾蒙變化可能導致心理壓力、情緒波動,反應較強者可能會出現腹脹、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等。蔡英美表示,有不少患者認為不適是必經之路而隱忍副作用,但其實副作用大可能會導致不容易著床,因此適當的排卵刺激相當重要。
不少夫妻會把生殖醫學視為最後的生育手段,直到一直懷孕未果後,才會踏入生殖醫學尋求協助。但男女精卵品質會隨著年齡上升而下降,不管自然懷孕或是生殖醫學,懷孕及活產成功率只會越來越低。蔡英美強調,錯過黃金期,再卓越的技術也難以幫忙,因此仍建議有不孕問題,要及早就醫。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黃貞瑜提醒,AMH不是絕對,每個患者都有屬於自己的治療方案,取卵數並非越高越好,卵子品質是成功受精的關鍵,尤其是當副作用若已影響日常生活,建議應立即與醫師反應,切勿自行隱忍不解決。
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人工生殖擴大補助從2021年至今已滿三年,申請人數持續上升中,三年來已有超過2萬名試管嬰兒順利出生,其中有200多名是第二胎,國健署針對人工生殖補助並沒有規定年齡下限,也沒限定一生只能做一次,呼籲台灣女性都能提早進入使用補助,就有機會生二、三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