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提醒,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刮痧,像是孕婦或年老者,還有陰暑也不建議。(示意圖/台中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提供)
記者張乃文/台北報導
台灣夏天濕熱,高溫之下導致不少人熱傷害。中醫師提醒,在中醫觀點中,熱傷害分成「陽暑」和「陰暑」。他指出,兩者成因不同,治療方式也不一樣,若是前者,有些人會採取刮痧的方法,但若是太過虛弱、孕婦、年老體虛者則不適合刮痧,當下有傷口、發炎等皮膚疾病,還有陰暑者也不建議。
忠孝昌盛堂中醫診所中醫師張凱傑提到,中醫觀點中的陽暑,常常是因為戶外活動受到高溫侵襲,水分補充不足導致,會有體溫升高、不出汗、呼吸急促、噁心、無力、頭暈等情況。嚴重可能有神智不清、暈倒、休克等情形出現,須緊急送醫。
張凱傑說,中陽暑時,需先降低體溫及補充水分,有時會透過刮痧,將氣血瘀滯的地方疏通,讓熱氣排出。但他說,太過虛弱、孕婦、年老體虛者不適合刮痧,當下有傷口、發炎等皮膚疾病也不建議做為治療。
張凱傑提到,一旦是常待在辦公室者,較有可能「陰暑」,因為長久待在冷氣房、過度冰飲可能造成體溫調節不良。平時較少運動、常熬夜、睡眠不足、體質虛弱者容易出現。
張凱傑說,有頭痛、頭暈、嘔吐等類似感冒症狀,伴隨身體感覺悶熱、排汗不暢、食慾不振、噁心、腸胃不適等不適,就有可能是陰暑導致,也不建議以刮痧處理,同時留意不可飲用冰品、寒涼的青草茶,反而增加腸胃負擔,他建議,應選用熱稀粥、四神湯、冬瓜薑絲湯等,可排除體內濕氣,調理脾胃功能的湯品,幫助發汗達到預防效果。
中醫的觀點中,陰暑發生是因為患者濕熱體質遇到濕熱環境所致。張凱傑指出,尤其平時喝冰飲吃冰品、烤炸辣飲食,造成脾胃產生濕熱,遇到夏天溫濕度高的環境,就容易讓體溫調節不良。他認為,除了飲食宜清淡,更重要的是要養成時常運動的習慣,體表排汗功能正常,較可以適應環境溫差變化,口渴時,最好選擇常溫開水,代替冰水、冰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