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昏了!有沒有中暑「手臂捏一下」秒知  醫曝冒3警訊快求救

▲▼熱浪,陽光,夏日,夏天,炎熱,天氣,高溫,中暑,烈日,正午,酷暑,行人,防曬。(圖/記者李毓康攝)

▲天氣熱到昏頭快中暑。(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全台連日飆高溫熱到爆,讓人只想待在冷氣房裡,但當室內外溫差大,時常感到頭暈腦脹,不確定自己「是不是中暑了」?建功馬光中醫診所院長廖述賢表示,一旦懷疑有中暑疑慮,可以透過手臂抓痧「手捏肱橈肌」幫助確認,當已嚴重中暑,肱橈肌的肌腹會迅速變硬且拱起4~5秒才慢慢消散,若未中暑者僅會單純痛一下。

該如何簡易判斷是否中暑?中醫師廖述賢教學,先將單手自然平放在桌上,再用另隻手的拇指和食指迅速捏起肱橈肌的肌腹處後,觀察前方手腕是否會不自主地翹一下。如果已經中暑,會發現肱橈肌的肌腹迅速變硬且拱起,嚴重中暑者會持續4~5秒才慢慢消散;較輕微中暑者,約1~2秒就消失不見;未中暑者則僅會單純痛一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捏起小手臂的肱橈肌肌腹,已經中暑者會發現此處變硬且拱起。(圖/馬光中醫診所提供,下同)

▲▼熱昏了!醫教「手臂捏一下」秒知有沒有中暑  冒3警訊快求救。(圖/馬光診所授權提供)

如果因為天氣炎熱導致汗流不止的「陽暑」,廖述賢分享可抓捏以下3部位緩解:

•小手臂突起的肱橈肌:屬於手陽明大腸經,能幫助活絡氣血。

•肩膀突起的上斜方肌:屬於足太陽膀胱經,能幫助活絡氣血,同時也能改善肩頸痠痛。

▲▼熱昏了!醫教「手臂捏一下」秒知有沒有中暑  冒3警訊快求救。(圖/馬光診所授權提供)

•腰間肉的腹外斜肌:屬於足少陽膽經,是散去體熱的首選經絡。

▲▼熱昏了!醫教「手臂捏一下」秒知有沒有中暑  冒3警訊快求救。(圖/馬光診所授權提供)

廖述賢說,若是經常進出冷氣房,因室內溫差過大導致的「陰暑」,則可抓捏以下1部位緩解:

•腋窩前面的胸大肌:屬於手太陰肺經,幫助改善中暑狀況。

▲▼熱昏了!醫教「手臂捏一下」秒知有沒有中暑  冒3警訊快求救。(圖/馬光診所授權提供)

廖述賢指出,不論中醫或西醫理論的中暑,都是水喝太少,熱悶在裡面,無法消散出去。而中醫的陽經(太陽、陽明、少陽)就是熱氣、陽氣的主要通道,因此體內熱氣變多,就會提高陽經的熱氣儲存,使體溫漸漸升高,導致陽經的肌肉容易抽筋,甚至熱痙攣(膀胱經終點的皺眉、眼睛翻白往上吊;陽明經的嘴唇發紺、牙關緊閉;少陽經的身體僵直)。

廖述賢接著說,因此在一開始肌肉還未抽筋、但已經出問題時,施加外力抓痧測試,很容易看到中暑初期,即可趕快抓痧救治、防微杜漸,「中醫就是如此貼近生活,而且簡便效廉」。

▲▼日本,中暑,高溫,熱。(圖/路透)

▲一旦體溫高過40°C ,或已達昏迷、癲癇的熱中暑階段,要立刻就醫。(示意圖/路透)

廖述賢說明,以中醫經絡與全息理論合理化解讀,「肱橈肌」為手陽明大腸經經過的手肘部位,若以一個右上肢代表從頭到腳的全息理論,手肘等同身體中間的腹部,所以中暑時腹部會腹脹悶瀉,進而擴展為頭重、頭痛,倦怠乏力等全身症狀。

廖述賢說,雖然「上斜方肌」抓痧也有相似的突起,但是不明顯,因此建議用來救治而非檢測,因為上斜方肌是足太陽膀胱經,膀胱經代表風邪表證,例如中暑導致的肩頸僵硬、呼吸不暢、食慾減少等症狀。而若一開頭就說要用腹部膽經的「腹外斜肌」或胸部的「胸大肌」來檢測是否中暑,應會被對方誤認是性騷擾。

廖述賢說明,抓痧具有強心陽、滋腎水、健脾胃之效,因此可以達到消熱解暑、提神醒腦、消除痠痛等。以中醫原理來說,先「強心」,當心臟有力氣了,才能推動腎水滋潤,恢復脾胃運化功能,幫助緩解中暑症狀。

不過,廖述賢也提醒,抓痧雖然相當方便,但跟刮痧一樣有禁忌,如懷孕期間、生理期間都不宜抓痧。但若真的有中暑之感,仍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望聞問切、對症下藥,才能收到最佳療效。倘若體溫高過40°C ,或已達昏迷、癲癇的熱中暑階段,即須立刻急救處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