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熱量!醫靠「控糖」狠剷22公斤 飯前喝2飲品超激推

▲▼魏士航醫師瘦身前後。(圖/魏士航醫師提供)

▲魏士航醫師瘦身前後對比照。(圖/魏士航醫師授權提供)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正在減肥的你還在算熱量嗎?8個月狠甩22公斤的醫師魏士航,透過自己瘦身經驗,分享「控糖」才是關鍵。他說,若飯前飯後血糖波動大,不只引發飽睏、很快就餓,且「每一次(血糖)巨幅波動對血管都是一個損傷」,不只傷心腦血管,就連腎臟、視網膜也難逃。因此他建議,飯前先喝500c.c.的水、再喝2小茶匙醋,能抑制食慾、避免血糖狂飆。

初日診所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如果云知道節目上分享,不只是糖尿病患者需要控糖,健康人的食慾也受血糖波動所影響。他說明,人在進食後血糖緩慢上升,人體會分泌胰島素控制血糖,若在短時間內吃進大量高GI的食物,血糖肯定狂飆,這時身體只好分泌更多胰島素使血糖快速下降,也帶來明顯飢餓感,導致即使進食又餓了、又想找食物吃的循環,越吃越超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血糖,糖尿病。(圖/達志/示意圖)

▲血糖巨幅波動不只傷血管,也是引發肥胖的關鍵。(示意圖/達志)

魏士航說,胰島素是促成脂肪增生的荷爾蒙,一邊吃太多、一邊又分泌過多的胰島素,不胖都難。一般建議飯前與飯後2小時的血糖波動範圍不要超過30~60mg/dl才較平穩。一旦血糖差距大,不只餓了想再吃、也讓人想睡,且還非常傷血管,血管因承受壓力而發炎,像是心腦血管、腎臟與視網膜相關疾病,都會因血糖長期巨幅波動而產生危害。

魏士航坦言,自己減重初期也在計算熱量,雖有些微效果,卻易忽略「食物的營養組成」。他進一步解釋,食物中帶最多熱量的是脂肪,實際上它引起的血糖波動卻最少,反之引起血糖大波動的是澱粉類食物。並以同樣吃500大卡的牛排與蛋糕為例,前者富含蛋白質與脂肪,血糖波動不明顯,後者血糖波動則相當驚人。

▲▼夏天,防中暑,多喝水,水。(圖/Unsplash)

▲餐前先喝水,能降低食慾。(示意圖/Unsplash)

想好好控制血糖,魏士航分享3大飲食原則:

1.吃原型食物:吃老天爺賦予食物原本的樣態,少吃精緻澱粉、加工食品,而全麥麵包、藜麥餅乾、磨成粉的燕麥飲,都屬於容易讓血糖波動大的加工食品。

2.少吃糊化食物:柳丁和柳丁汁、白飯和粥,都是後者對於血糖波動影響較大。

3.注意進食順序:以「水、肉、菜、飯、果」順序進食。

魏士航激推,餐前先喝500c.c.的水,可很好地控制食慾,有研究發現可降低22%的食慾、提升25%的基礎代謝率;在開始用餐時,首先選擇蛋白質、蔬菜打底,能有效緩和升糖的速度與量,接著才是澱粉類主食,若飯後真的想吃水果,選擇一個奇異果大小的量即可。

此外,魏士航也透露用餐前「先喝2小匙的醋」的小撇步,有助控制糖分。美國學者Johnston進行研究歸納,發現只要在餐前喝2小茶匙無添加的天然釀造醋,可大幅降低碳水化合物升糖的能力達到20%;若不習慣喝醋,瑞典有研究指出先吃「醃漬食物」也有幫助。

至於嘴饞想吃零食時,魏士航會選擇「在正餐後吃」,避免餐與餐間的時段,可以減少血糖上下起伏的次數,降低對血管的傷害。他會挑選沒有調味的堅果,或是70%以上的黑巧克力,富含天然油脂及礦物質、抗氧化物,有益健康也不太會引發血糖波動、幫助控糖,但一天以30克為限,吃多了還是會胖。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