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可降腎衰竭風險」 研究揭:糖尿腎病患死亡風險降一半

▲▼中醫分享,吃中藥可減緩惡化風險。(圖/記者張乃文攝)

▲中醫分享,透過中醫治療可輔助減緩腎臟病惡化風險。(圖/記者張乃文攝)

記者張乃文/台北報導

台灣每8位成人就有1位發生腎病變,20歲以上成人的慢性腎臟病盛行率已逾12%,且有超過9成的早期腎臟病患者罹病卻不曉得。中醫師提到,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接受合格中醫師治療下,不僅能減少腎臟衰竭風險,還能降低死亡率。健保資料庫研究顯示,透析前糖尿病腎臟病患者,使用健保中藥後,死亡風險降低58%。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林舜穀表示,高雄醫學大學團隊研究,追蹤8年分析超過2萬4千名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健保資料,發現接受中醫治療的患者惡化成末期腎臟疾病(ESRD)的風險顯著降低,且治療時間越長,效果越佳。另外,台北榮總研究追蹤9年,探討中藥對慢性腎病患者死亡風險的影響,結果發現,無論是在確診慢性腎病前後接受中醫治療的患者,其死亡風險均顯著低於從未接受中醫治療者,顯示中醫治療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舜穀指出,綜合兩篇研究可知,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接受台灣的合格中醫師治療下,不僅能減少腎臟衰竭風險,還能降低死亡率;同時呼籲民眾務必尋求合格中醫師的治療,避免自行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藥。

▲▼中醫分享,吃中藥可減緩惡化風險。(圖/記者張乃文攝)

▲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接受台灣的合格中醫師治療下,除了減緩腎臟衰竭風險,還能降低死亡率(圖/記者張乃文攝)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師歐世宸分享,一名80歲患者出現三高、且有中風、痛風,為代謝症候群典型表現,過去從未吃過中藥,原本腎絲球過濾率為第四期,卻一路往下掉走往第五期,病人完全無症狀。他說,經過中醫師治療、服用一個月的中藥後,情況也有改善。

歐世宸提到,台灣的健保資料庫研究顯示,透析前糖尿病腎臟病患者,使用健保中藥後,惡化為需要透析的風險下降41%,死亡風險降低58%,糖尿病患者可考慮接受中醫治療作為輔助療法。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利用率小組召集人曹榮穎表示,護腎要留意均衡飲食,像是不宜大補特補,包括坊間的十全大補湯、藥燉排骨、薑母鴨、麻油雞等藥膳,應與中醫師討論,以免不適合體質的中藥會使邪氣留滯。另外,對於油膩、辛辣刺激食物也要忌口。

曹榮穎說,蛋白質攝取要適量,避免大魚大肉,鉀離子攝取量要注意,包括楊桃、香蕉和柿餅,也不宜生冷飲食,平時營養均衡,清淡易消化、少鹽、少調味料且少加工品,減低腎臟負荷,以延緩腎功能惡化,並適量喝水、勿憋尿;同時,運動飲料可能含有額外的電解質與鹽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