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生殖醫學論壇首次在台登場!11國專家交流前沿技術 提升家庭好孕率

▲由輝凌藥品(FERRING Pharmaceuticals)主辦的「國際人工生殖醫學論壇(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FOCUS)」首次在台灣登場,集邀歐美、亞洲各國權威講師、專家與醫師共襄盛舉,為全球少子化危機做出貢獻。(圖/由輝凌藥品提供)

▲由輝凌藥品(FERRING Pharmaceuticals)主辦的「國際人工生殖醫學論壇(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FOCUS)」首次在台灣登場,集邀歐美、亞太區各國權威講師、專家與醫師共襄盛舉,為全球少子化危機做出貢獻。(圖/由輝凌藥品提供)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新冠疫情後生殖醫學界最大盛事!2024年由輝凌藥品(FERRING Pharmaceuticals)主辦的「國際人工生殖醫學論壇(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FOCUS)」首次在台灣登場,由台灣生殖醫學會(TSRM)陳美州理事長擔任論壇主席,集邀來自11個國家的權威講者,超過150位的國內外生殖醫學專家與醫師前來共襄盛舉,聚集一堂交流最新、最尖端的技術,而近期在各領域都受到關注的人工智慧(AI),也成為搶救少子化、提高人工生殖成功率的熱議話題。

▲人工生殖技術國際研討會。(圖/記者林敬旻攝)

▲2024國際人工生殖醫學論壇(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FOCUS)在台灣登場,各國專家聚集一堂,共同分享洞見、交流經驗、激發創新。(圖/記者林敬旻攝,下同)

主辦單位輝凌藥品台灣總經理黃正安受訪表示,國際人工生殖醫學論壇舉辦已經超過10年,過去曾在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香港等地都舉辦過,但受到新冠疫情衝擊讓實體活動一度暫停,世衛正式解除疫情後,首次舉辦就選在台灣,其最大原因是台灣的生殖醫學在國際上具有不少優勢——數據保存、創新研究、高活產率以及新產品新技術快速引進與臨床應用經驗等,吸引不少醫師跨國來交流。

人工生殖議題為何重要?黃正安指出,不僅有台日韓面臨嚴重少子化衝擊,全球各國,尤其東南亞各國也開始面臨生育率下降的挑戰,崩落的速度甚至比預期的要快,已成為全球性的國安警訊。現代人之所以「難以懷孕」最關鍵因素在於其生活形態,包含結婚時間變晚,女性職涯發展、生活成本等因素導致生育年齡提高,因此有不少人是「想生但生不出來」,也帶動不孕治療的需求潛力。

▲人工生殖技術國際研討會。(圖/記者林敬旻攝)

▲輝凌藥品台灣總經理黃正安分享,希望透過每年ART FOCUS論壇,國際間專家分享與交流經驗,埋下未來創新治療的種子,步步實踐輝凌「讓每個家都有好人家」之願景。

今年ART FOCUS論壇主題為「擁抱突破:從概念到臨床應用」,其內涵旨在強調生殖醫學快速發展的十年中,「將科學發現轉化為造福患者的實際應用的重要性」。會議中揭秘世界上最尖端科技、嶄新的治療選項,從凍卵、男性生殖時鐘到AI技術等當紅議題多有探討,各國醫師在現場分享洞見與交流經驗,透過討論產生火花,有望激發創新的治療方式研究,並藉包容與開放的精神取得醫學進步、提高懷孕成功率,幫助更多各國爸媽如願得寶。

黃正安表示,身為輝凌藥品的一份子,他很高興公司持續支持舉辦國際人工生殖論壇,扮演醫學進步推手的角色,幫助更多不孕伴侶看見希望,落實「讓每個家都有好人家」的願景。

論壇主席、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美州受訪表示,這次活動最重要的是各國經驗的交流,期望透過這樣的交流給予醫師們臨床治療與研究方向上的靈感,滿足未被滿足的需求,像是其中幾項主要議題都是關於技術面的分享,例如:促進生育保存、如何讓卵巢功能衰退的女性、高齡男女等生殖成功率提升。

▲人工生殖技術國際研討會。(圖/記者林敬旻攝)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美州表示,ART FOCUS論壇交流包含技術面分享,重點在於希望讓原本人工生殖成功率比較低的族群,拉高懷孕成功率,並能順利生產。

「孕產健康、母嬰安全」,本次論壇也特別強調透過個人化、精準化治療能降低其風險,提升胚胎的著床率與活產率。本次論壇講者之一的林口長庚婦產部副主任黃泓淵受訪分享,以平均35歲女性人工生殖治療適當取卵數約在8~15顆,而為了減少懷孕多胞胎後遺症,勢必要減少胚胎植入數,得精準挑選經由胚胎動態培養過程中具高著床潛能的胚胎,現在人工生殖領域也透過精準醫學,人工智慧,基因蛋白質組學技術來幫助提升胚胎成功率,找到最合適的胚胎後植入母體子宮中,期能提升胚胎著床成功率、活產率及降低多胞胎發生率。

台灣的人工生殖在國際上相當具有優勢!黃正安提到,依國健署釋出的《2020台灣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報告》顯示台灣單一胚胎之活產率為34.8%、多胚胎活產率為35.1% ,此成果放在國際上相當亮眼。此外,台灣生殖醫學專家與機構經常投入新技術研發,且生殖治療費用相對各國不算昂貴,例如美國治療動輒數百萬,歐洲也要50~60萬,但台灣的價格不僅有優勢,且在亞洲極具競爭力,因此常有海外夫妻來台求子。疫情前滿多海外病人來台灣求診,特別是中國大陸、香港、東南亞等地的患者都會特別前來,而疫情之後,近期相關求診正逐漸恢復。

▲人工生殖技術國際研討會。(圖/記者林敬旻攝)

▲林口長庚婦產部副主任黃泓淵在會中以「亞洲人口危機:人工生殖相關影響與未被滿足的需求」為題進行分享。

人工生殖最大挑戰在於「年齡」,黃泓淵提到,由於現代人晚婚,生育孩子的年齡相對也往後延,因此現在最常遇到想懷孕的夫妻最大迷思就是「備孕」,想要等各種檢查都完成後再來嘗試懷孕,甚至把不孕症檢查當成婚前健康檢查來做,不但延遲了受孕的時程,年齡也隨檢查的時間增長,更不容易受孕。黃泓淵直言,生殖是與生俱來的功能,懷孕其實是沒有什麼所謂準備好再來,一般來說先嘗試一年無避孕措施且有規律性生活 ,如果仍然沒有懷孕再尋求醫療協助,但如果年齡超過37歲以上,半年沒有懷孕就可以開始尋求生殖內分泌相關的檢查與幫助。

本屆首度在台舉辦的國際人工生殖醫學論壇,邀請來自歐美及亞洲各國的權威講者、專家與醫師前來參與,陳美洲與黃泓淵都提到,本屆的議題充實且具意義,特別是各國講者分享的研究數據與治療方案,能帶給醫師們更多臨床實際應用的學習與靈感,為未來更多不孕夫妻帶來新生曙光,不漏接每個想生的願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