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失智母「在宅醫療」成依靠 遠端科技用床墊就可監測病人狀況

▲▼健保署長石崇良(左)在台東都蘭診所所長余尚儒(右)邀請下,前往診所視察、瞭解在宅醫療推廣情況。(圖/記者洪巧藍攝)

▲健保署長石崇良(左)在台東都蘭診所所長余尚儒(右)邀請下,前往診所視察、瞭解在宅醫療推廣情況。(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東報導

台東縣東河鄉的都蘭診所推動在宅醫療,在遠距科技的幫助下,患者在家接受診察時就可以會診其它專科醫師,甚至可以「在宅住院」,透過床墊、穿戴裝置等監測生理狀態。接受在宅醫療病患的家屬直言,過去到市區就醫路途遙遠,家屬累、病人也相當辛苦,這樣的服務讓他們「得到依靠」,成為一大救贖。

家是最熟悉的場域,對於失能、或者因為疾病特性無法外出就醫的民眾來說,「在宅醫療」讓醫療照護更有可近性。台東的都蘭診所在2017年12月16日成立,至今已經邁入第七個年頭。所長余尚儒說,他們是台灣第一家以「在宅醫療」為核心運作的診所,這幾年除了居家醫療之外,特別著重「在宅住院」,希望透過遠距科技讓在宅更便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都蘭診所每年舉辦「診所祭」,邀請村民同歡,也讓大家認識診所、瞭解提供各項照護服務,余尚儒指出,活動更是要感謝村民與病患家屬的支持,因為在宅醫療、住院,患者所需的陪伴、照護,家屬扮演重要角色,他們都是醫療團隊的伙伴,互相減輕負擔。

▲▼林先生的母親接受都蘭診所在宅照護,特別在年度「診所祭」時分享經驗。(圖/記者洪巧藍攝)

▲林先生的母親接受都蘭診所在宅照護,特別在年度「診所祭」時分享經驗。(圖/記者洪巧藍攝)

失智母親照護不易,直到接受居家醫療才獲救贖

家住台東卑南的林先生,媽媽因為失智症接受都蘭診所在宅醫療服務,他特別以病患家屬身份到診所祭現場分享自己的經驗。林先生說,初期媽媽是定期在台東馬偕醫院看診,但是從去年開始狀況開始變差,無法自理。

「當連坐輪椅都成為困難的事情,回診就變得相當辛苦。」林先生回想,本來從家裡到醫院光路程、等待就是不少時間,他還因為扶媽媽上車閃到腰好幾次,媽媽也因為不舒服而不耐煩,候診時老喊著「要回家、要回家」。

知道在宅醫療服務後,林先生原是抱持懷疑態度,想著試著申請看看,當都蘭診所人員來到家裡,醫護當場插健保卡,叫出過去用藥、就醫紀錄,讓他直呼太厲害,原來在宅醫療已經可以到這種程度。

「這是讓我在工作、照顧父母之間最好的解決方案。」林先生想到過去,每次媽媽要回診的前一晚他就開始各種擔心,在宅醫療降臨讓他感覺就像「突然間獲得依靠」,好像他擔心的事都已經被人事先想到,可以救贖他。以前都是自己奔波,現在變成醫師奔波,余尚儒醫師到他家看診,含路程在內每次都要1~3小時,看診過程至少30分鐘,比以前到醫院就醫時更獲關照。

▲▼台東都蘭診所推動在宅醫療,透過遠距儀器隨時監測病患狀況,得以「在宅住院」。(圖/記者洪巧藍攝)

▲透過遠距儀器隨時監測病患狀況,得以「在宅住院」。(圖/記者洪巧藍攝)

靠遠端醫療科技實現「在宅住院」

而林先生的媽媽在今年過年時狀況又變差,因為有發炎狀況,一度考慮是否要住院。林先生說,在診所提供相關儀器裝備讓媽媽「在宅住院」,可以即時偵測媽媽翻身、血氧狀況、血壓、心跳等數值,用手機群組就可以得知結果,打針、治療等都可以在家完成,他覺得相當安心,更不會覺得在家住院不可靠。

同樣的居家住院狀況,也在70歲的黃伯伯家發生。他因為右大腦梗塞2次導致左側偏癱,鼻胃管留置,大部分時間都臥床,每天由居服員到宅協助沐浴,都蘭診所則每個月至少會前往看診一次,瞭解狀況並給予藥物等協助。

余尚儒說,起初是照服員聯絡他們,這名患者可能有在宅醫療需求,到現在已經照顧約3年時間,原本就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黃伯伯,最近一年反覆肺炎,最嚴重一次是今年夏天出現膿胸,在宅住院時透過可以監測生理狀況的床墊、加上血氧監測儀器,再將監測數值連上line等通訊軟體,醫療團隊與家屬就可以隨時瞭解病人狀況,後續也在相關治療、藥物使用奏效,終於穩定感染狀態,恢復到一般照護。

▲▼台東都蘭診所所長余尚儒前往黃伯伯家提供在宅醫療服務。(圖/記者洪巧藍攝)

▲余尚儒前往黃伯伯家提供在宅醫療服務。(圖/記者洪巧藍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