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槓鈴一舉就噴尿「內褲濕一片」 泌尿醫教3招揮別尿失禁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34歲陳小姐的第二個寶寶出生兩年後,對於自身形象要求較高的她報名了健身房,準備好好地雕塑身材曲線。沒想到槓鈴一舉,尿液不受控地濕了好大一片內褲!泌尿科醫師表示,應力性尿失禁好發中年以上女性,但年輕女性也可能發生,建議在輕度症狀發生時就要注意,建議可透過「三招」生活習慣改善,避免惡化至需要手術。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張雲筑。(圖/記者洪巧藍攝)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張雲筑。(圖/記者洪巧藍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張雲筑表示,尿失禁是女性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之一,非自主性地尿液溢出,不僅對心理及社交活動造成困擾,更可能帶來其他生理疾病。門診觀察,不少女性患者認為罹患尿失禁是老化自然現象,乾脆減少社交活動,避免尷尬,也有患者因為症狀難以啟齒或擔心要手術不敢及時就醫。

張雲筑提到,尿失禁可分為應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滿溢性尿失禁、持續性尿失禁,且臨床症狀不同,須經由泌尿科醫師藉著尿檢、會陰部理學檢查、尿路功能檢查或影像學檢查逐一釐清病因,鑑別診斷。

1、應力性尿失禁
隨著腹壓突然明顯增加,如咳嗽、打噴嚏、提起重物或大笑時,出現小便不自主滲流的現象

2、急迫性尿失禁
膀胱過動症患者在急尿感後不受控地漏尿

3、滿溢性尿失禁
膀胱無力患者,在尿液漲滿膀胱後,才順著尿道慢慢滲出,一般容易發生在糖尿病及中風後病人

4、持續性尿失禁
患者整天無論姿勢、動作,尿漏個不停,常發生在尿路瘻管或尿道組織嚴重受損的病人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調查,國人女性50歲以上尿失禁的盛行率約為1/5,65歲以上女性更高達1/3,其中應力性尿失禁占了約一半。然而其中,僅有不到20%的病人會尋求就醫治療。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張雲筑。(圖/記者洪巧藍攝)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張雲筑。(圖/記者洪巧藍攝)

張雲筑指出,發生應力性尿失禁的兩大病生理機轉在於尿道阻力不足及骨盆底肌肉支撐力減弱。好發原因如體重過重、懷孕生產後骨盆肌肉韌帶鬆弛、停經後尿道及陰道組織萎縮、骨盆腔手術後對膀胱、尿道組織直接或間接的傷害以及人人皆要面對的組織老化衰弱。

應力性尿失禁依臨床症狀可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輕度者在腹壓高度增加,如咳嗽、打噴嚏、抬重物時才有小便失禁;中度是腹壓輕度增加,如走路、彎腰、站起身時有小便失禁現象;重度者連在床上翻滾都會產生尿失禁。想要揮別應力性尿失禁,張雲筑建議應建立三招生活習慣:

1、建立適當喝水及排尿習慣

2、高纖飲食避免慢性便秘

3、體重控制及循序漸進的適量運動

張雲筑解釋,攝取水份應該是「適量補充」,而不是一次大量飲水,每1~2小時喝100cc~200cc,每1.5~2小時就去解尿,將膀胱中的尿排空,避免膀胱蓄積過多的尿液。

至於運動,張雲筑指出,應著重於骨盆底肌和核心肌群的鍛鍊,可以透過有氧、深蹲、棒式、槓鈴等運動改善,而且要注意「循序漸進」,陳小姐槓鈴時就漏尿,顯示本身肌肉力量尚不足以支撐。

治療方面,倘症狀持續進展,或已是中度以上患者,應先至泌尿科釐清原因後,由醫師規劃藥物治療、練習正確的凱格爾運動或安排物理治療。若積極治療半年後仍無顯著進步的患者,可考慮經由強化尿道的注射治療或懸吊帶手術改善應力性尿失禁造成的生活機能障。

張雲筑提醒,應力性尿失禁倘長期未改善,除了造成心理壓力,影響人際社交,甚至影響膀胱功能,因此有尿失禁困擾的患者,應儘早治療,重建自信擺脫尷尬,提升生活品質。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