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拉不乾淨!她一照慘罹「冠軍癌」 醫揭13大警訊別拖了

便秘,上廁所,肚子痛,拉屎,大便(圖/達志/示意圖)

▲大腸癌為台灣最多人罹患的癌症。(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一名30多歲女子近幾個月因「大便解不乾淨」照了大腸鏡,竟在乙狀結腸發現大腸癌,緊急轉院接受進一步治療。胃腸肝膽科醫師吳耿良憂心,國內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根據衛福部統計,大腸癌為台灣最多人罹患的癌症,結腸、直腸和肛門癌綜合死亡人數,於癌症死亡率中排名第3。他也提醒,當出現「13大警訊」就得當心大腸癌找上門。

在台灣,每31分鐘14秒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其已連續蟬聯15年為癌症發生人數之首。當身體出現哪些警訊該提高警覺?吳耿良醫師近日在粉專《吳耿良診所-內科胃腸肝膽科》發文指出,應接受大腸鏡檢查原因,包括大腸癌家族史、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血便、息肉切除後的追蹤、糞便形狀變細呈鉛筆狀、不明原因腹瀉、排便習慣改變,或是大便有黏液、下腹痛、便秘、不明原因貧血、長期疲勞和體重無故減輕等就應就醫檢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腸息肉。(圖/亞大醫院提供)

▲大腸癌連續多年蟬聯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示意圖/亞大醫院提供)

吳耿良表示,有超過90%的大腸直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的人,但近年來驚見年齡層有下降趨勢,門診中的大腸癌患者已往下落在40~50歲,甚至30多歲的患者也在增加。美國新研究發現,年輕人罹患大腸癌比例明顯上升,專家懷疑不僅因生活習慣改變,也與環境因素有關,建議有症狀者必須定期篩檢。

吳耿良說明,一般執行大腸鏡時,會希望受檢者將大腸徹底清乾淨,而無痛腸鏡則會施打麻醉藥物,使患者進入中度麻醉再執行。至於要選哪一種,則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如心臟、肺部功能與疼痛耐受度來決定。但因目前健保不給付腸胃鏡檢查之麻醉項目,故相關的檢查與藥物都要自費。

是否所有大腸鏡都得麻醉?吳耿良解釋,自己臨床上幾乎60%以上都是做一般大腸鏡,除非患者怕痛或是腹部開過刀、腸子沾黏、腹圍較小等則建議麻醉後再進行大腸鏡,其會經過適當的評估與密切的生理心跳、血壓與血氧監測,因此發生併發症的機率非常低。

▲屁股痛,直腸檢查,前列腺檢查,開菊,拉肚子,腸胃不適,摸臀,摸屁股。(圖/pixabay,示意圖,非本文當事人)

▲許多民眾對大腸鏡相當畏懼。(示意圖/pixabay)

已執行超過2萬例大腸鏡檢查的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台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邱瀚模在《健康2.0-名醫觀點》提醒國人麻醉醒來後別急著去繳費,應先問醫師3個問題,首先是「我腸子有清乾淨嗎?」一般建議在檢查前5~8小時喝清腸藥有助腸子清得較乾淨,有些人認為越早清越乾淨,其實不然,「跟你以前考試一樣,越早開始唸不會考得比較好,考前剛好唸完會考得比較好」,清腸子也有黃金時間。

再者則是「有沒有做到盲腸?」邱瀚模指出,盲腸位於大腸鏡檢查時的最底端,因此有無照到盲腸代表鏡子是否有伸到最深處,一般會從盲腸慢慢將鏡子拉出以確保「沿途」是否有腫瘤性息肉並將其切除,所以務必詢問醫師有沒有照到盲腸,「沒有做到的話,到底是技術問題還是沒有清乾淨?」

若有照到盲腸「有沒有發現腫瘤性息肉?」邱瀚模認為,照大腸鏡時發現的息肉數目、性質與大小,都會影響日後追蹤檢查的間隔,因此務必詢問醫師。此外,息肉到底有沒有切除乾淨也是關鍵,有些患者麻醉退後迷迷糊糊醒來,沒聽清楚醫囑,忽視當下無法切除的大息肉,隨時間增長惡化為大腸癌,才發現原來有一顆腫瘤未完全處理,實在太冤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