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面對新冠疫情整備,教學課程進行穿脫裝備學習。(圖/台大醫院提供)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已經快滿3年,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瘟疫就像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沒有人是局外人。台大醫院將這段日子來是如何抵擋病毒,背後的努力集結成冊出版。吳明賢說,如果疫情是考試,台大醫院可以說已經通過這場測試,出書不代表打勝仗,而是把經驗寫下來,發揮「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作用。
國內醫界龍頭台大醫院22日上午舉行《那些病毒教我們的事——台大醫院COVID-19防疫全記錄》新書發表記者會,請來多名抗疫醫護出席,分享這段時間的心路歷程。
▲那些病毒教我們的事─臺大醫院COVID-19防疫全紀錄新書發表記者會。(圖/台大醫院提供)
行政院首席防疫顧問、台大副校長張上淳說,過去三年我們面臨史無前例的挑戰,台大醫院曾在SARS期間照顧最多病人,累積了防疫經驗,新冠疫情爆發最初,便迅速進行必要整備,診斷、檢驗當時還被稱為不明原因肺炎的新冠肺炎。
很快的,台大醫院發現院內第一起,全國第二例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是一名女性陸客。張上淳說,當時同仁暱稱她為「武漢大媽」,而在她和檢驗部門配合下,台大醫院分離出台灣第1株、全球第4株的新冠肺炎病毒株。
後續台灣出現首例本土個案彰化白牌車司機,追蹤感染來源得靠血清學檢查,還有敦睦艦隊事件血清學分析,台大醫院都扮演重要角色。張上淳笑說,趁此機會也要感謝台大所有同仁,「過去常常被我電話指示、電話騷擾,謝謝大家幫忙」。
▲急診發燒篩檢站-貨櫃屋。(圖/台大醫院提供)
第一波本土疫情於2021年5、6月間爆發,不得不提起吳明賢曾以院長身份發出醫院求救信。當時在疫情最前線的和平醫院因院內感染封院,救護車不斷將新冠病人載至台大醫院,一共收治了200多名陽性確診病患,其中重症者高達35名。而院方雖一度收到請求關閉急診的建議與請求,仍不願把其他急重症病患排拒在門外,一邊收治病人一邊改裝病房。
吳明賢分享,有一天晚上,院內負壓隔離加護病房已經滿了,急診還是有很多需要呼吸器治療病人送入,有些是兩三家醫院拒收狀況,台大醫院不能拒收,當時也馬上想到在SARS時的慘痛經驗,提出需要協助的需求,所幸政府也快速反應,對各院專責病房數量做出規範,後來也做了比較好的系統建立。
▲台大醫院收治確診產婦生產。(圖/台大醫院提供)
這三年負責第一線專責病房業務的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劉旺達則提到,新冠肺炎是一場從未知開始的戰役,每年的挑戰都不太一樣。
劉旺達說,第一年,是從境外移入病例來認識疾病,儘管當時沒有特效藥,就參考國外與前人經驗,持續摸索;第二年萬華本土疫情爆發,台大醫院體驗大量病患發生,兩天內病房就爆滿,還要擴建;到了第三年的現在,其實面對確診還是很驚慌,雖然中重度病人才需住院,但若為免疫不全病患和一般病患就有很大不同,仍是極大挑戰,不同任務持續在進行。
▲▼院內醫護確認防護裝備(上),視訊看診(下)。(圖/台大醫院提供)
劉旺達回想這段充滿挑戰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感人片段,像是疫情初期曾經收治聾啞病患,在隔離病室相當不安,醫護協助建立line群組溝通,幫他以視訊方式和家屬互動,緩解焦慮情緒。
也有病患從ICU轉回病房,對染疫充滿罪惡感和歉意,想和家屬聯絡,通訊後哭泣著不斷說「對不起」;還有新婚夫妻染疫,出關時擁抱哭泣等。第一線人員要面對很病人不安、抱怨,接收最真實的情緒。
負責專責病房的台大醫院護理部護理師葉乙臻則說,這三年暖心、熱血的故事,三天三夜講不完,其實基層護理人員面對傳染病也會害怕,大部分都是靠信念初衷支持,人心溫度無法被機器科技取代,專業真誠照護,可以提供超越醫療的效果。
▲負責專責病房的劉旺達醫師進行教學。(圖/台大醫院提供)
台大醫院副院長王亭貴則分享行政單位、後勤組織的辛苦,總務室注意防疫物資、清掃等細節;適當調度人員,當同仁不敢回家,也要把醫護大樓改為醫護安心住宿地點,工務室、資訊室紛紛扮演重要角色,就連公關室都在協助物資,他笑說,像公關室主任每天都在發便當,其實把便當發到最需要的地方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吳明賢認為,台大醫院在這場戰爭中,有16字箴言可以留給後人參考「超前部署、誠實面對、團隊合作、勇敢互信」,這本書雖然看似平淡,事實上正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過程中所有成功經驗、挫折教訓都寫在裡面,值得和國人分享。
▲台大醫院配合政府大量施打的政策,執行標準化的疫苗施打任務,啟用體育館等兩處作為大型接種站,此為撤場時大合照。(圖/台大醫院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