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黃具有抗氧化、抗發炎及抗腫瘤等藥理活性。(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現代人越來越注重養生,而「薑黃」也成為新一代的保健寵兒!但它和薑一樣嗎?農糧署發文解釋,薑黃為薑科薑黃屬,是薑的遠親,它味苦略辛帶有土味,多作為香料、天然染色劑及保健食品。過去也有多項研究指出,其有保護心血管之功效,甚至能抑制癌細胞生長,不過有2種人不建議食用。
農糧署在粉專《鮮享農YA - 農糧署》分享,薑黃為薑科多年草本植物,大家較為熟悉的應該是「薑黃粉」,新鮮的薑黃可切片煮雞湯,薑黃粉則可加入米飯製成薑黃飯或添加於牛奶中。但它也很容易染色,不過只要使用食用小蘇打粉加水調成膏狀,塗抹於餐具上靜置一段時間,就能除去殘留色素。值得注意的是,薑黃具刺激性,孕婦與哺乳婦女不建議食用。
▲薑黃多作為香料入菜。(圖/截自農糧署粉專)
衛福部南投醫院營養師蕭曉安曾說明,薑黃最主要的成分為薑黃素(curcumin),已成為新藥研發的「黃金」,其為一種不溶於水多酚類的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發炎、抗病毒、抗真菌及抗腫瘤等藥理活性,使得成分受到許多關注,科學界也投入相當的研究。
目前研究顯示,薑黃素具有低細胞毒性,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指出,成人一天的薑黃素攝取量,在安全考量下,為避免攝取過多造成反效果,建議每公斤體重0~3毫克計算,每日攝取量大約在200毫克內。但也有研究結果顯示薑黃毒性低,餵食劑量大於2.0g/kg小鼠體重,也無明顯不良反應。唯獨孕婦與哺乳婦女應避免服用薑黃素。
究竟薑黃該如何食用?蕭曉安建議,薑黃顏色金黃、有辛辣味,可分成乾燥及新鮮兩種,乾燥的磨成薑黃粉,最常用來製做咖哩燉肉、炒飯或做為醃肉的去腥劑,亦可加入茶飲、咖啡都適合;另外,新鮮的薑黃可切成塊狀煮湯,香味特殊、十分迷人。薑黃的味道雖不辣但會嗆,若直接用於料理,得減少用量。
台灣癌症基金會曾列出研究證明薑黃所具備之藥效,它為有效的抗氧化劑,能減少動脈粥狀硬化。研究指出,薑黃素具有抑制血小板的凝集、降血脂與降血糖功能,可預防心肌梗塞。此外,對於肝臟疾病、風濕痛、關節病等炎症也能有效改善。
中國醫藥大學更發現,薑黃素的衍生物可直接或間接抑制癌細胞生長,目前有研究指出薑黃能降低罹患乳癌、肺癌、大腸直腸癌及攝護腺癌之發生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