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放電鍋保溫不會壞?食藥署闢謠:超過「危險溫度帶」細菌反暴增

▲不用一小時就能搞定 用大同電鍋就能做的簡單鮭魚料理。(圖/記者黃士原攝)

▲食物放入電鍋保溫,不見得就不會壞。(示意圖/記者黃士原攝)

記者楊晏琳/綜合報導

食物保存方式不當,可能導致細菌滋生問題。不少人習慣將食物放進傳統電鍋保溫,認為這樣就不會壞,不過食藥署表示,電鍋品牌、型號不同,無法保證保溫時都能維持適當溫度,若不小心落入7~60℃的「危險溫度帶」,反而容易幫助細菌大幅孳生。

食藥署說明,一般而言,食品加熱的中心溫度需超過70℃,細菌才易被消滅。保存溫度方面,熱存溫度需高於60℃,冷藏溫度需低於7℃,才能降低細菌生長速度。溫度介於7~60℃之間稱為「危險溫度帶」,因為許多細菌在此段溫度間,都能快速生長繁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傳統電鍋運作原理是利用外鍋底板電熱管加熱,當外鍋水量蒸發殆盡,外鍋底板溫度便會開始飆升超過100℃。此時會觸動底板偵測溫度裝置而停止電熱管加熱,電路切換至保溫電路進行約65℃的保溫功能。但不同品牌或型號保溫溫度可能不同,而且傳統電鍋鍋蓋也非完全密封,較難確定保溫時,可以一直維持在超過60℃的狀態。

因此,使用傳統電鍋保溫食品,若不小心落入「危險溫度帶」的溫度,反而容易助長細菌大幅孳生,保溫時間一旦太長,食品容易有腐敗變質的情形發生。食藥署提醒,餐點製備完畢後,應儘速食用,如未能馬上食用,最好保溫在60°C以上,或儘速冷藏(7°C以下)或冷凍(-18°C以下)保存。

▲大同,電鍋,煮飯,Her和她。(圖/pexels)

▲食物製作完成後,應盡速食用比較恰當。(圖/pexels)

除了電鍋保溫外,營養師曾曉珊也曾分享3個常見的食物保存迷思:

1. 沒吃完的煮滾就可以放隔夜?

不行。雖然細菌在食物煮滾時就已被殺滅,但細菌產生的毒素還在,且溫度緩慢下降、空氣落菌等,仍會使細菌在充滿營養的食物裡開Party。

2. 瓶裝飲料開封不用冰?

錯誤。曾曉珊指出,瓶裝飲料封瓶時都會進行殺菌,開封後不僅會有空氣落菌,就口飲用時,口腔細菌也會混入飲料中,在瓶內繁殖,「沒冰隔夜再喝,究竟是喝飲料,還是細菌濃湯呢?」

3. 只要丟冷凍就不會壞?

不對。冷凍雖能降低細菌繁殖,但並非殺死細菌,且家用冰箱冷凍庫經常開關,塞太滿也會影響冷凍效果,溫度上上下下的變動,還是會使食物慢慢變質。

食物如何保存最妥當?曾曉珊建議,民眾在吃飯時,應避免生熟食交叉汙染,使用公筷母匙;食物不燙就可以加蓋放冰箱,不需等到常溫;冰箱放置70~80%滿就好,保留空間讓冷溫循環。

此外,曾曉珊也說,除了食物本身的菌之外,手部也存在著許多細菌,因此勤洗手也很重要。只要記得上述要點,就能妥善保存食物,降低細菌感染的機會!


►春風抽取衛生紙110抽x72包 超低價下殺只要1060元!

►防疫看這!無線充電式「酒精噴霧槍」 餐廳、辦公室消毒超實用

►蘭蔻超熱銷小黑瓶「100ml只要2799元」 數量有限買起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