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封了!5大通勤族「超強防疫攻略」出爐 醫:遠離1種人

▲▼台北捷運車廂民眾自動保持社交距離。(圖/記者許靖騏攝)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應盡量避免碰觸各項設備。(示意圖/記者許靖騏攝)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國內外疫情趨穩,指揮中心7/19宣布開放騎機車、腳踏車與於空曠處從事戶外工作者等3類人可免戴口罩,加上昨(29)日行政院會拍板同意將在10/13開國門,入境檢疫改為「0+7」,靠著人民自主防疫一步步回歸正常生活。不過,邊境開放不少國人憂心與病毒共存代價大,而上班族、通勤族又該如何自保?醫師傳授攻略報你知。

根據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接受《今健康》採訪時指出,上班族通勤方式可分為5種:走路、租用單車、騎車、開車及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不論哪一類人都應留意相關防疫細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走路:仍具有飛沫傳染的風險,應保持社交距離、遠離沒戴口罩之民眾。

2.租借單車:若一定要騎乘也應先以酒精噴灑消毒,並確實戴好口罩。感應悠遊卡時盡量避免貼上機器,以不接觸方式刷卡。

3.機車:無論將車停在何處,都難防曾有人移動自己的車輛、坐在上面等任何接觸,也有人打噴嚏濺在機車上的可能,因此務必要加強消毒,尤其是把手!而在停紅綠燈時,若情況許可,也應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騎車後要記得手部消毒。

4.開車:開車多停在公司停車場,若有接觸過電梯按鈕等其他設備,應先確實消毒手部,避免病毒帶上方向盤。若有其他人同行也要戴好口罩,防同路人可能為確診者。

5.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各處都可能藏有病毒,如悠遊卡機器、把手、椅子、欄杆、手扶梯或公廁手把、馬桶等,應避免不必要碰觸;悠遊卡可保持距離刷卡,勿倚靠欄杆等設備。使用把手、椅子、廁所設備前可先進行酒精消毒,用畢後落實手部消毒。

▲▼機車待轉區,兩段式左轉,機車族,通勤,機車騎士,交通,空氣污染,空汙,pm2.5,移動污染源,夏天,炎熱,安全帽,三貼。(圖/記者李毓康攝)

▲騎機車雖然可不用戴口罩,不過騎乘前後應噴酒精消毒。(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兒科醫師歐淑娟也曾在臉書分享,自己「通勤搭車時」會實行的流程:

一、出門前一定要先量體溫,萬一出現發燒情況,就請假在家休息。

二、可以的話,先在家用完早餐,並提早半小時出門以避開人潮。

三、出家門前就先把口罩戴好。

四、包包除了備用口罩、手機、錢包及鑰匙,別忘了帶一小瓶酒精乾洗手。

五、在公車、捷運或雙鐵上,只要手碰過任何「把手、拉環、下車鈴、開門鍵、門把及安全帶扣環」後,就一定要用隨身攜帶的乾洗手清潔手部。

※到達上班地點時,要再次清潔手部,同時手機表面也用酒精消毒一次。

歐淑娟接著說明「回到家」的自我清消步驟:

一、先在玄關脫鞋後,消毒鑰匙,注意當天沒有要洗的外套,噴酒精消毒。

二、脫口罩並妥善丟棄,記得口罩要每天換,也別忘了用酒精消毒手機,並立刻用洗手乳洗手。

三、最好直接換掉外出衣物,加上洗澡、洗頭。

指揮中心呼籲,防疫工作人人有責,請民眾自主落實防疫措施,維持個人衛生好習慣,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出入公共場域落實體溫量測等相關措施,下載並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並籲請尚未完全接種COVID-19的民眾,儘速完成COVID-19疫苗接種,保護自身及親友健康。

沒買到會哭!「這款衛生紙」抽10張不用1$ 買起來囤抗漲價

抗菌防蟎「超大罐洗衣精」下殺!4入只要399$

一鍵秒消毒~「充電款酒精槍」抗疫必敗!超長續航力夠省力

喝了會飽!無糖無熱量「超夯氣泡水」不喝LOW掉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