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2019年因癌症過世的男患者及1/3以上女患者,皆死於可預防的癌症風險因子。(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圖、文/潮健康
全球癌症死亡45%可預防!吸菸、飲酒、肥胖最大宗
癌症是現代化國家人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全球重要公衛醫療課題,雖然醫學科技朝向精準醫療個人化發展,如何預防癌症發生仍與一般民眾切身相關。
發表在《刺胳針》的最新研究指出 ,從2019的各項統計數據,可避免的癌症死亡個案接近450萬例,佔全球癌症死亡人數44%以上,其中,抽菸、飲酒、身體質量指數(BMI)過高最有關係。
研究共同作者之一、加拿大公共衛生署監測與應用研究中心流行病學者Justin Lang表示,部份國家缺乏完整癌症統計與病歷資料,導致全球癌症人數及死亡數無法精準估計。研究團隊利用204個國家、350種疾病與死亡統計,分析34種造成死亡的風險因素,以及23種與癌症死亡有關的影響因子以探析差異。
結果顯示,2019年死於癌症的所有男性病人及三分之一以上的女性,都是死於可預防的癌症風險因素,包括吸菸、飲酒、不健康飲食、不安全性行為,以及職場環境中的石棉曝露有關。自2010到2019年為止,這些可預防的癌症風險因子造成的死亡數增加約20%,其中以過重(肥胖)增加幅度最大,特別是在低收入國家。
德國海德堡癌症研究中心的癌症流行病學家Rudolf Kaaks評論該研究表示,這項分析證實了許多小型研究的結果,再次突顯減少風險因子就能預防絕大部份的癌症的觀念。科學證據對世人發出的明顯警示:不要吸菸、不要喝過量的酒、不要超重(肥胖)。
中等以上強度運動可防7大癌症!最多可降28%癌症風險
預防癌症最重要的關鍵,笧在於避免不健康的生活型態以及缺乏運動、肥胖。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在2018年的統合研究就指出,各種運動包括有氧運動(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打太極拳、跳舞、跳繩)以及重量訓練等,可降低12%~28%的罹癌風險。
目前已有高度證據,證實可透過運動有效對抗的癌症,包括食道癌、大腸癌、腎臟癌、膀胱癌、胃癌、乳癌及子宮內膜癌,中度證據則為肺癌。
中等強度到高強度的運動,對人體的正面效益包括:改善免疫功能、提升抗氧化能力、改善腸道微菌叢、增加性荷爾蒙結合球蛋白(SHBG)、增加脂聯素(adiponectin)濃度。同時,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可以減少發炎與氧化壓力、減少脂肪組織、高胰島素血症,調節瘦素與性激素分泌。
為什麼運動可以減少癌症?從生物標誌的變化就能看出相關性。慢性發炎已被證明與癌症發生有關,常見的發炎因子如介白素1(IL-1)、腫瘤壞死因子(TNF-α)與介白素6(IL-6)都與癌細胞密切相關。研究顯示,定期進行中度至強度的運動可減少與全身發炎指數有關的生物標誌 ,從而達到降低癌症發生的效益。
攝護腺、胰臟癌、卵巢癌上升 55歲以上佔86%
根據台灣衛福部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110年十大死因持續以癌症(惡性腫瘤)為首位,連續40年為國人死因第一名,而110年的死亡人數較前一年增加3.5%,標準化死亡率也上升0.7%,死亡人數多集中55歲以上,佔86%。
以109年癌症死亡登計與110數據相比,肺癌、肝癌已連續42年排名在前二大順序,各項癌症的長期趨勢分佈,則發現攝護腺癌、胰臟癌、卵巢癌的排名往前,胃癌的死亡人數排名往後。
衛福部建議,預防癌症的主要方式第一是拒絕菸、酒、檳榔;第二是維持健康體位;第三是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每天運動30分鐘,就能降低大腸癌、乳癌和子宮內膜癌,甚至是某些癌症的抗癌處方。並多吃蔬菜、水果,幫助體內細胞得到保護,減少細胞癌症的風險,並呼籲妥善利用癌症篩檢資源,提升早期發生癌症,增加存或及良好預後。
資料來源:
110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 - 衛生福利部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ncer Risk. Actual Knowledge and Possible Biological Mechanisms
The global burden of cancer attributable to risk factors, 2010–19: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延伸閱讀:
太勤勞、缺乏認同、壓抑情緒都與罹癌有關? 心理師揭7大「癌症性格」
台灣大腸癌盛行率「這區」奪冠! 營養師驚曝:每200人就有1人罹癌
本文經授權轉自:潮健康《45%癌症死亡可預防! 最新研究揭6大因子:肥胖致癌死亡增幅最大》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