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蛇咬別慌,先拍照記下樣貌並立即就醫。(圖/新北市動物保護處提供)
記者楊晏琳/綜合報導
被蛇咬該怎麼辦?醫師表示,吸吮傷口、冰敷、拿止血帶綑綁等,都是常見的錯誤行為,不僅毫無幫助,還可能增加感染及組織壞死的機率;民眾若被蛇咬,最好先拍照或錄影紀錄蛇的外觀,並立即前往急診,以供醫師判斷蛇的種類,評估後續處理方式。
被蛇咬,別再用冰敷止血帶!急診科醫師翁梓華指出,大多數的蛇其實是怕人的,見到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逃跑」,除非一直受到刺激,才比較容易進入緊戒狀態。
因此,民眾若不幸被蛇咬,也不必驚慌,因毒蛇的毒液通常用來對付獵物;翁梓華說明,人並非蛇的獵物,即便是毒蛇,也不見得會噴出毒汁,這種狀況在醫學上稱之為「乾咬(Dry bite)」。
▲被蛇咬的4大NG行為千萬別做。(圖/翁梓華授權提供,下同)
被咬的當下該怎麼辦?4大常見錯誤千萬別犯:
1. 不要打蛇:
打蛇可能會讓牠想進行二次攻擊!翁梓華建議,可先透過拍照、錄影方式,紀錄蛇的外觀;急診醫師都有經過專業訓練,可協助判定蛇的種類。
2. 不要吸吮或切開傷口:
這些舉動可能會增加感染機率,反而應先「解開束縛物」如戒指、手鐲等,避免後續中毒造成組織腫脹,反而不好取下。
3. 不要綑綁患肢:
翁梓華表示,會有「綑綁患肢」想法,主要是因美國醫院少、距離遠;但在台灣,從被蛇咬到送往醫院,通常都在30分鐘內,因此不建議綑綁患肢。
4. 不要塗抹精油或草藥、也不要火烤或是冰浴傷口:
根據醫學研究統計,這些方法無法有效止痛,甚至可能導致血管收縮,讓組織更容易壞死。翁梓華強調,蛇咬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是「蛇毒血清治療」,並及早前往醫院。
即便後續無大礙,仍要依蛇的種類在急診觀察。像神經性毒蛇,如雨傘節、眼鏡蛇等,被咬傷後,中毒現象多會發生在0.5~6小時內,如果症狀輕微,僅有局部麻痛且未於6~8小時惡化,就可安排出院門診追蹤。
若是出血性毒蛇如赤尾青竹絲、龜殼花,症狀有時會出現在咬傷後的12小時,建議可觀察久一點;綜合性毒蛇如鎖鏈蛇,綜合「神經性、出血性」2種毒蛇的特性,也會觀察稍微久一些。
▲中毒現象會因蛇的種類而有所不同。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