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戲水必知!水母螫傷「處理4步驟」 醫:清水、尿液都NG

水母。(圖/CC0圖庫)

▲到海邊戲水小心有毒水母。(示意圖/CC0圖庫)

記者楊晏琳/綜合報導

炎炎夏日,許多人喜歡去海邊戲水消暑,不過夏季海水溫度較高,是水母喜歡出沒和繁殖的季節;若被具有毒性的水母螫傷,可能會產生噁心、嘔吐,甚至休克等症狀。醫師建議,若不幸被水母螫傷,一律建議「用海水沖洗再熱水浸泡」作為緊急處理方式。

夏天戲水,也要小心水母!皮膚科醫師陳昱璁在粉專「陳昱璁皮膚科醫師」提到,僧帽水母近期已在高雄茄萣沙灘出沒,他警告,這種漂亮的螢光藍色生物帶有世界劇毒,無論是死是活,毒性物質都存在;一旦被觸手螫傷,毒物在身體內產生過敏反應,甚至會引發休克反應,不得不注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水母螫傷示意圖。(圖/陳昱璁授權提供)

▲水母螫傷示意圖。(圖/陳昱璁授權提供,下同)

陳昱璁分享「被水母螫到」的處理4步驟:

1. 浸泡40˚C熱水

殘留在皮膚上的刺絲囊會持續收縮,應避免用手觸摸,以免刺激刺絲囊分泌更多毒素。建議先用海水沖洗皮膚,再浸泡40℃熱水,使毒素蛋白質變性、減輕毒素。

要用醋沖洗也可以,但限用於箱型水母;若被僧帽水母螫傷,則可改用蘇打水沖洗;切記不要使用醋,反而促使毒素二次釋放。

不過陳昱璁說,一般情況下很難分辨是何種水母,因此建議一律用海水沖洗再熱水浸泡即可。清水、尿液、酒精則都不建議使用。

2. 小心移除可見觸手

若皮膚殘留可見觸手,在海水沖洗後,可使用鑷子或衣物毛巾等將其移除,切勿直接用手搓揉,避免二次螫入手而再次中毒。

3. 刮除刺細胞

刺絲胞失去功能後,就可以用信用卡/身分證、貝殼、刀片等將其刮除。

4. 盡速就醫

冰敷和止痛藥可減緩疼痛,類固醇藥膏和口服抗組織胺,則能減緩皮膚的紅腫癢症狀。若已失去意識,應立刻打119並進行CPR,現場如有AED則能搭配使用。

▲被水母螫傷的正確處理方式。(圖/翻攝自陳昱璁Facebook)

▲被水母螫傷的正確處理方式。

陳昱璁說,台灣地處亞熱帶,各海域都有可能有水母的蹤跡。雖然不是每種水母都有危及生命的劇毒,但水母的觸手具有特殊的表皮細胞,內含幾千到幾十億個刺絲囊,一旦碰觸到人體,就可在幾分之一秒內將毒素或刺絲釋放至皮膚。

若被水母螫傷,常見皮膚症狀有線狀鞭痕、點狀紅疹,感到癢、刺痛、灼熱、紅腫,甚至起水泡或組織壞死;依據水母毒性不同、接觸面積大小、個人體質的差異,毒素隨後在體內產生嚴重的毒性反應,包括噁心、嘔吐、頭暈、胃痛、肌肉痠痛,甚至四肢麻痺、呼吸困難或休克等。

陳昱璁提醒,夏日到海邊戲水,要避免危險海域,最好穿著包覆性高的泳衣;潛水者更應穿著專業材質的潛水衣、手套及蛙鞋保護皮膚,才能享受愉快的海上活動。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