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時中籲快篩「別往急診走」 急診醫親曝2關鍵:有7前兆再來

▲▼急診,送醫,119,急救,緊急醫療,傷患,病患,轉院,醫護人員,防護衣,新冠肺炎,疫情,醫療量能,醫院,疫情,防疫,醫療照護,專責醫院,醫事人員,護理師,重症病患,空床率,病床,老年人,老人家,長者,長照,喘息服務,臥床。(圖/記者李毓康攝)

▲醫師建議,民眾應根據風險及症狀嚴重度決定是否要去急診。(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楊晏琳/綜合報導

本土確診數飆高,連帶使篩檢需求大增,許多民眾為確認自己是否染疫,也會到各大醫院急診篩檢。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在記者會喊話,平時就已經很忙了,「快篩可以等一等,盡量別往急診走」;急診科醫師也呼籲,民眾應先根據自身風險及症狀嚴重度,來決定最佳的篩檢與就醫策略,避免排擠重症病人的救治需求。

陳時中表示,快篩和PCR不是藥物,沒有特別症狀或接觸史不需要做,且若真的需要,也不要往急診去擠。他直言,急診平常已經很忙,也有很多更緊急的患者,「快篩可以等一等,大家要互相體諒,盡量不要往急診走」,建議民眾自行做過快篩後才去PCR。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採檢、PCR。(圖/記者屠惠剛攝)

▲陳時中呼籲民眾,自行做過快篩後再去PCR採檢。(圖/記者屠惠剛攝)

急診科醫師翁梓華也在「急診柯南 翁梓華醫師」推估,若單看台北市有能力收治COVID-19的個案的19間醫院而言,台北單日3千人若都在急診採檢,每間醫院「一天就要多上100~150不等的急診人次」,不僅可能排擠重症病人的急診需求,更會增加自身染疫風險。

翁梓華呼籲,民眾應先根據「自身風險」以及「症狀嚴重度」,決定最佳的新冠篩檢與就醫策略,並提出四級染疫風險,建議民眾出現中重症情形再就醫。

染疫風險分四級,你是哪一級?

一、無接觸史且無症狀的民眾:基本上無須採檢,維持適當個人防護及衛生即可。

二、無接觸史但有輕微症狀or有接觸史但無症狀的民眾:先用家用快篩自我篩檢,若陽性再到鄰近的篩檢站進行PCR篩檢。

三、有接觸有症狀or自主快篩陽性:到社區篩檢站進行PCR篩檢。

四、出現「新冠病毒中重症」7前兆的民眾:請立即到急診就醫。

1. 喘或呼吸困難
2. 持續胸痛胸悶
3. 意識改變
4. 皮膚嘴唇指甲床發青
5. 無發燒時心跳每分鐘超過100下
6. 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
7. 過去24小時明顯尿量減少或無尿。

至於兒童染疫部分,翁梓華也提醒,兒童染疫症狀初期可能較不容易鑒別,但又相對容易進展成重症。有鑑於此,兒童急診醫學會則建議若有下列4點症狀的兒童,要立即到急診就醫:

1. 高燒超過39度
2. 意識變化
3. 呼吸淺快
4. 嘔吐、腹瀉或腸胃道症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