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注意!她好奇摸葉子「痛爆還冒水泡」 醫示警:有4症狀快就醫

台灣野山羊大啖咬人貓。(圖/翻攝自雪管處提供影片)

▲咬人貓。(圖/翻攝自雪管處提供影片)

記者楊晏琳/綜合報導

疫情趨緩、氣候回暖,你有去戶外走走嗎?一名年輕女性休假期間前往陽明山,好奇觸碰一片葉子,竟像被電到一樣,出現劇烈疼痛!醫師一看,馬上就抓出兇手,正是台灣低海拔山區常見的「咬人貓」。

皮膚科醫師陳昱璁在「醫美雅痞 陳昱璁皮膚科醫師」分享,有名年輕女性,休假和朋友一起到陽明山,下山在樹林間穿梭時,看到旁邊綠油油的葉子,好奇心驅使便碰了一下,結果觸碰之處開始劇痛,像被電到一般。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病患原以為回家休息一下就會變好,沒想到,原本紅腫處竟起了小水泡,且疼痛感不見緩解,只好求診。陳昱璁一看便推測兇手,應是台灣低海拔山區常見的咬人貓。

陳昱璁說明,咬人貓是一種蕁麻科蕁麻屬植物,在台灣海拔約500至3000公尺、陰暗潮濕的森林底層。全株莖、葉均具有尖銳刺毛,又稱「焮毛」。若因接觸而使焮毛刺入皮膚,毛底下的囊狀物會因膨壓作用,將囊內含有的草酸與酒石酸成份注入皮下。因此會使皮膚感覺有如蜜蜂針螫,有立即性的癢、紅腫刺痛或灼熱感,嚴重甚至會產生水泡。

若不幸被咬人貓咬的話,該怎麼辦?陳昱璁也教大家3個自救方法:

1. 清水清洗患部

陳昱璁指出,有許多文章提到可用姑婆芋的汁液、尿液或氨水塗抹皮膚,進行酸鹼中和。但現實狀況是,不可能隨身攜帶前述物品,且處理不當反而會刺激皮膚或細菌感染。

最實在的方式是,儘快用清水清洗被扎到的地方,若仍有明顯的毛殘留皮膚,可用貼布嘗試移除,也可稍微用乾淨的衣物擦拭患部。

2. 冰敷

若受傷處疼痛難耐,可嘗試冰敷緩解不適,如果身邊沒有冰塊,也可沾濕乾淨衣物,敷於傷口上。

3. 避免傷口接觸熱水

若症狀嚴重,應盡速前往皮膚科或急診,回家後避免傷口接觸熱水或熱敷。因熱水會刺激傷口,讓發炎情形更嚴重。

不過陳昱璁也提醒,每個人對咬人貓的反應不同,若有出現呼吸困難、皮膚小水泡有化膿現象、紅腫1至2天仍未緩解、意識改變等症狀,可能表示身體有較嚴重的過敏反應或感染。應立即前往就醫,請醫師開立塗抹或口服藥,甚至針劑藥物才有辦法處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