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劉杜鎮醫師,專長:肺癌診斷與治療。
圖、文/澄清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劉杜鎮醫師提供
根據最新發表的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已是十大癌症中,對國人生命最大的威脅。在2018年新發生的一萬多例肺癌中,女性肺癌有超過九成是肺腺癌,男性肺癌則有六成多是肺腺癌,另有二成多是跟吸菸較有關聯性的鱗狀細胞癌。
澄清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劉杜鎮醫師表示,「台灣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相當緊繃。所幸在全民努力下疫情已趨緩。但有些明明咳嗽咳不停,甚至體重已經減輕的病友,可能會因為恐懼或不想連累同住家人會拖一段時間才就醫,而延誤到治療的黃金時間,是比較大的受災戶。若是早已經確診肺癌的癌友,因得到肺癌要好好控制遠比害怕得到新冠肺炎還重要。因此,該檢查或治療,還是會來。」
有一位40多歲,有肺癌家族史的女性,因持續咳嗽,身體不太舒服,在五年前就醫時,就表示,「我有預感,自己也跟爸爸一樣是得了肺癌,怎麼辦,我一直想到爸爸當年化療時,有多麼痛苦。」結果她的肺部X光片,有如被霰彈槍打到,病灶有如滿天星,且有腦轉移。
她沒有吸菸。確診是帶有驅動基因突變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晚期肺腺癌。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服用快四年,沒有明顯掉頭髮,一開始有口腔潰瘍、長一些皮疹,在配合漱口水以及藥物改善皮疹後,能夠一邊治療一邊上班。去年發現原本腦部的轉移,確認是T790M的突變,目前改以第三代口服標靶藥物治療,病情穩定。
劉杜鎮醫師說,「帶有EGFR突變的肺腺癌,目前有第一代、第二代跟第三代的口服標靶藥物。常有癌友會問,『為什麼不直接給我吃最新的第三代?』其實,抗癌像打仗,武器要用在刀口上。如果以棒球來比譬,第一代跟第二代藥物是先發投手,第二代存活期比第一代好,但副作用也可能較強。第三代藥物則是救援投手。先發投手可以投的局數比較多,與其一開始就用救援投手,另一種戰術是讓先發投手上場,如果治療出現變數,再派出救援投手,這樣反而更有機會打延長賽,把可治療的時間拉得更長。」。
口服標靶藥物,期待的是長長久久的穩定用藥,一個月拿一次藥,在家服用,每二、三個月檢查一次看療效,在後疫情時代,也不需頻繁進出醫院。
在藥物副作用上,女生怕掉頭髮、長皮疹,影響外觀。長輩在意拉肚子,擔心站起來、打噴嚏時會出糗,不利於心情跟社交,這些副作用都要時時關懷照護、事先預防,才能盡量維持正常的生活,有個正向的希望,不要輕易放棄。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