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腳腫成兩倍大!她憂「靜脈栓塞」急求醫 驚見婦癌上身還轉移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下肢莫名腫脹不單純!一名60多歲的阿姨日前因右腳腫成兩倍大,憂心可能是靜脈栓塞,前往血管外科求診,經影像檢查發現是淋巴結腫漲,坐了電腦斷層意外揪出子宮內膜癌,進而轉介到婦科治療。由於切片發現為第三期,醫師透過手術摘除子宮,再透過微創手術做前哨淋巴結清除,減少淋巴摘除顆數,減少術後產生的「象腿」後遺症。

根據衛福部10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見的癌症,好發於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生育次數低、初經較早或較晚,以及長期使用雌激素的婦女。

振興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李偉浩說明,子宮內膜癌多發生於40至60歲女性,停經前後最容易發生。而子宮內膜癌主要分為兩大類型,年輕型主要受到女性荷爾蒙影響,年長者則無特殊危險因子,可能是年輕時的不良習慣積累,也可能是單純年長產生的癌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子宮鏡。(圖/奇美醫院提供)

▲停經後婦女子宮內膜若超過7毫米,且有異常出血,就要擔心是癌變。(圖/資料照/奇美醫院提供)

李偉浩收治的最年長患者是一名近90歲的老婦人,在停經40年突然「見紅」,且滴滴答答近一個月,到診所拿止血藥服用未果,才來醫院求診。由於一般子宮內膜癌患者的內膜偏厚,停經婦女也經常超過7毫米,不過該名婦人卻只有5毫米,只是在超音波底下看到內膜「發亮」,做了切片才發現是癌症。

「更年期雖然少了雌激素刺激,但皮膚油脂、飲食或額外補充的植物性荷爾蒙,都會額外刺激子宮。」李偉浩提到,若確診子宮內膜癌,建議調整生活習慣,年輕患者若體型豐腴,可先從減重著手,另外也要少吃油炸、高油脂等食物,手搖飲也要避免。而更年期婦女常用來補充雌激素的大豆異黃酮、月見草等,也應避免使用。

▲▼世界婦癌日專訪李偉浩醫師。(圖/記者周宸亘攝)

▲李偉浩醫師向病患解釋子宮內膜癌成因。(圖/記者周宸亘攝)

另外,雖然目前大多數婦癌都是以傳統開腹為主,但子宮內膜癌是相對可以使用微創處理的手術,尤其是癌症轉移後,除了做子宮摘除外,還要另做淋巴結廓清,但若拿掉太多,就可能造成淋巴水腫,也就是俗稱的「象腿」,影響走路、活動功能。

「病人常覺得自己生不如死,但醫師就想,可是我都把你的癌症治好了啊。」李偉浩分享過去在癌症治療與生活品質取折衝間的無奈,所幸近年來達文西手術在婦癌治療日漸普及,可透過打螢光染劑在子宮頸周圍,觀看子宮淋巴結回流後,進行前哨淋巴結清除,摘除顆數也可從過往的10顆減少到3至5顆,減少後遺症產生。

▲▼子宮內膜癌前哨淋巴結清除。(圖/李偉浩醫師提供)

▲達文西手術可作為子宮內膜癌前哨淋巴結清除,減少象腿發生。(圖/李偉浩醫師提供)

不過,李偉浩也提醒,子宮內膜癌微創手術還是有限制,例如到了第三、四期已發生轉移,或者高齡且有其他共病,或服用抗凝血劑的患者,就可能得選擇放化療殺死癌細胞,而非將手術列為優先治療選項。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