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便便馬桶都是鮮血 「主痔大夫」妙手回春暢通無阻

▲奇美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亘毅指出,民眾有痔瘡困擾,請就醫檢查尋求最佳治療方式。(圖/記者林悅翻攝)

▲奇美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亘毅指出,民眾有痔瘡困擾,請就醫檢查尋求最佳治療方式。(圖/記者林悅翻攝)

記者林悅/台南報導

59歲傅姓女子,為痔瘡所苦已多年,近來益形惡化,幾乎每次排出稍微堅硬的大便,鮮血即會染紅整個馬桶,而且脫出的痔瘡必須用手推回才能恢復原位,後來推也推不回去,因脫出的痔瘡困擾而至奇美醫學中心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亘毅門診求診,診斷她是第四度「混合痔」,經痔瘡切除手術後,暢通無阻。

黃亘毅醫師說,因患者痔瘡已惡化到用手都推不回肛門內,表示痔瘡發作情況嚴重,且病患一方面因排便而出血,另一方面因害怕疼痛不敢排便,又造成便祕,更難受的是,肛門口腫脹疼痛、坐立難安,這些情況已符合需要手術治療的要件,經建議患者採手術治療。經住院接受痔瘡切除手術後於第2天出院,經過1個月的休養,患者症狀得到改善,目前並無痔瘡脫出、出血及疼痛的煩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亘毅醫師說,痔瘡是十分常見的疾病之一,「十人九痔」之說其實並不誇張,根據統計罹患痔瘡機率接近九成。痔瘡症狀千變萬化,較輕微的症狀像是解便時出血、肛門搔癢及異物感,較嚴重時,會讓人疼痛難耐、坐立不安,甚至影響日常工作與作息。

黃亘毅醫師表示,「痔瘡」組織其實在人體是有著重要的作用,是由黏膜下血管,結締組織及細小的平滑肌纖維這3個結構所組成,而痔瘡組織就扮演著「軟墊」,有著緩衝及協助封閉肛門的作用。一般我們所談論的痔瘡,算是已產生症狀的病態痔瘡組織。

痔瘡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解便時出血或者肛門口有疼痛感,大部分的人在察覺到自己可能有痔瘡時,第一個發現的症狀通常是排便出血或疼痛,不過除了這兩個症狀,還有其他可能的症狀要注意:肛門處有腫大異物感、肛門處有搔癢感和灼熱感、直腸或肛門會觸痛或持續性疼痛、可能有塊狀物從肛門脫出、排便時出現鮮紅色的血。

痔瘡發生可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雖然目前沒有確切的病因來解釋痔瘡的產生,但是推測可能是長時間痔瘡組織腫脹或壓力改變,導致充血血管及肌肉纖維破裂等因素或是壓力,可能造成靜脈血管回流受阻並異常擴張。

容易發生痔瘡的族群:便祕、腹瀉,不良的排便習慣;熬夜、作息不正常;常久站、久坐、肥胖及懷孕(因腹部壓力增加);從事激烈運動;愛吃辛辣食物;水分、纖維攝取不足;有潰瘍病史者;酗酒及肝病病人;有吸菸習慣。

痔瘡的嚴重程度可分為四級,第一級:排便時出現少量出血,或伴隨搔癢感與分泌物,痔瘡不脫出肛門。第二級:除出血外,排便時痔瘡會脫出肛門,但便後會自動縮回。第三級:痔瘡持續增大,排便脫出肛門後,必須用手將其推回肛門。第四級:痔瘡長時間脫出,且無法用手推回。

黃亘毅醫師指出,治療主要分為非手術療法與手術療法兩大類,「非手術療法」針對內痔症狀較輕微的病人,可以採用飲食改善、溫水坐浴、塗抹藥物的方式治療。至於二、三級的內痔也可採用橡皮圈結紮法。「手術療法」較針對痔瘡嚴重脫出、經多次或多種非手術療法但治療效果不彰、合併其他肛門疾病等。不過,非手術治療5年痔瘡復發率高達50%,手術則不到5%。至於是否需要手術治療以及適用哪種手術,仍需由專業醫師評估。

黃亘毅醫師說,要預防痔瘡再次發生,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適當的做收縮和放鬆的提肛動作,勿久蹲、久坐,可定時起身活動,控制體重,避免虛胖增加得到痔瘡的機率,避免熬夜,以及飲酒或辛辣類等刺激食物,多吃高纖蔬果,可使大便鬆軟,預防便祕。

黃亘毅醫師強調,痔瘡的症狀多樣,且嚴重程度不一,尤其痔瘡年輕化已出現明顯趨勢,且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快速增加,若一旦發現痔瘡症狀,且持續未改善,切勿聽信偏方亂投藥,也千萬別因為害羞而諱疾忌醫,務必由專業醫師檢查後排除重大疾病可能性,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