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要扮白臉、黑臉?爸媽態度一致 才是教養的好方法

▲▼             。(圖/記者嬰兒與母親攝)

圖、文/嬰兒與母親

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提到,黑臉白臉這樣的模式,通常是用於警察在辦案時,一位用威嚇法,另一位說好聽話,希望嫌疑罪犯吐實就範,或是用於公司治理勞工;但一、兩歲的孩子不是罪犯也不是勞工,我們應該是教養孩子,而不是教訓孩子。

教養分黑白臉,易造成孩子三種不一致

許正典醫師比喻,黑臉就像是煞車,白臉就像是油門,兩者不可能同時踩。
如果爸媽教養態度不一致,對孩子可能會造成三種狀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孩子接收的教養資訊不一致
爸爸說不可以,媽媽卻說可以,這樣教養的差異,可能造成孩子為爸媽貼標籤,覺得說可以的是好媽媽,不可以的是壞爸爸,容易造成親子關係疏離。

2.行為表現不一致
當孩子知道找媽媽會被允許,就不會去找爸爸,孩子在面對爸爸媽媽的表現就會不同,可能使孩子過度依賴媽媽,造成跟爸爸的關係產生改變而疏離。

3.對待他人方式不一致
孩子無法學習良好交友方式,覺得意見與他相同的是好同學,不聽他的話或是意見不同的是壞同學,造成他對兩者態度不一,會使孩子喪失建立真正友誼的方式。

教養最忌諱多頭馬車

夫妻兩人來自不同的家庭,成長背景也不相同,因此價值觀有差異、有歧見是很正常的狀況,但建議在孩子面前應該要保持一致,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可以私下討論出一致的方式。且不一致的教養,也可能變成孩子的壓力,孩子遇到事情,會焦慮不知道該找誰。

爸媽應該以孩子為主體,把重點放在想要孩子學習什麼。另外在教養過程中,最忌諱兩人互相扯後腿,影響夫妻間的關係。

因此親子間平時相處可以注意以下兩點:

1.夫妻雙方要懂得分配工作,以防一方存在感薄弱,另一方卻變成偽單親,只剩一人擔負教養及養育孩子的責任。

2.建立情緒紓解的管道,親子間可以從事家庭活動,像是運動或是一起做家務。

讓孩子懂得延遲享樂

孩子最容易哭鬧的原因就是「需求無法立即滿足」,而好的教養應該「讓孩子懂得延遲享樂」,從腦部的角度理解需求延遲的過程,就是把做決定從掌管情緒的杏仁核,轉變成掌管理性的前額葉,可以幫助孩子日後面對挫折的耐受性會比較強。

▲▼             。(圖/記者嬰兒與母親攝)

孩子會怕才會乖?恐失去學習人際相處機會

打罵教養只是方便滅火,迅速解決表面哭鬧問題,而不是為了讓孩子學習成長。許正典醫師表示,教養孩子並不會一步到位,過程經驗學習很重要,當孩子面對挫折,爸媽要有耐心的陪伴孩子一步步成長。

如果為了快速達到目的而打罵孩子,可能使孩子對外使用暴力,打罵不如他意的同學,或是完全不敢反抗意見,在外對於同學的任何要求只會順從;孩子對外的應對方式都是從家庭關係中學來,因此爸媽的教養方式會相當程度的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有時孩子會吵,只是因為他們還小,各個方面還不成熟,只想著需求要馬上滿足,建議當孩子吵鬧時,先讓他表達需求,了解孩子後再思考該如何應對,在過程中讓孩子學會好的應對方式,以面對未來複雜的人際關係。

「愛的教養」與「管教」如何並行?

兩者目的都是為了幫助孩子建立好的觀念。因此教養應該「為孩子建立規矩」,學習「知道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因此事前預防更是重要,可以事先約定,如果孩子吵著買玩具,就提醒他有買玩具的限制,這個月買了,下個月就沒了。當孩子發現需求不會立刻被滿足就會遇到挫折,但這也是孩子需要學習的。教養會有必要的殘忍,爸媽需要有耐心及韌性,如果堅持和孩子用語言溝通,就不應該因為孩子在地上哭鬧而答應他任何事。

孩子哭鬧三大情況教養應對

孩子吃飯要邊玩玩具?

不建議讓孩子邊吃邊玩,要讓孩子懂得一心一意,不能隨心所欲,除了爸媽要有一致的規範外,也要以身作則。

孩子哭不停怎麼辦?

許正典醫師提醒,爸媽的第一反應要一致,要先了解孩子的需求,而不是什麼都不管就先抱,會造成孩子日後覺得「只要我想要,一定馬上要有」。

當孩子吵著買玩具,不聽話怎麼辦?

降低接觸,不要帶孩子經過玩具店;或可以用限制的方式,告訴他要回家盤點玩具,需要才能買。當孩子開始用肢體或退化的方式表達自己想買玩具,像是在地上耍賴,哭鬧等,建議爸媽要讓孩子用言語表達,不要任意滿足孩子的需求。要讓孩子知道耍賴或不負責任的行為是不會有好的結果,學習好行為才會有好報酬。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