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怕猝死! 心臟名醫魏崢列「3大奪命心病」 有1項與久坐有關

記者嚴云岑/專訪

「我昨天突然胸痛,是不是心臟病?」小鬼黃鴻升36歲猝逝,引發年輕族群對心臟問題重視。國內心臟科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表示,年輕人常見的心臟疾病主要有心律不整、瓣膜脫垂等,但容易造成猝死的疾病,則為馬凡氏症與心肌肥厚症與肺動脈栓塞,前兩項都是遺傳性疾病,但後者很多人都到發病前一刻都不自知。

▲▼振興醫院院長魏崢專訪。(圖/記者湯興漢攝)

▲國內心臟科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圖/記者湯興漢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馬凡氏症候群患者通常因身形瘦高、四肢、手指、腳趾細長等發育關係,容易有主動脈和二尖瓣的問題,網上流傳可用「握拳」自我判斷,方式為將姆指向內握拳,若「姆指長度超出小指」的人就要特別當心。

魏崢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針對該傳言進行闢謠。他笑道,有些人「天生關節比較軟」,才會在握拳時姆指長度超過小指,不能以此作為判斷標準。目前醫學上認可的自我檢驗方式,為雙手平舉後,左手中指到右手中指的距離超過身高,加上又有高度近視,十之八九就是馬凡氏症。

▲▼姆指向內握拳超出小指的人(左),就有可能馬凡氏症候群,容易發生主動脈剝離。(圖/記者陳玉翻攝)

▲網傳姆指向內握拳超出小指的人,就可能是馬凡氏症候群。(圖/記者陳玉翻攝)

魏崢說,馬凡氏症患者多有升主動脈擴張問題,主動脈血管就像氣球,過度擴張容易彈性疲乏,進而產生裂孔,許多20多歲就主動脈剝離的患者,都與馬凡氏症脫不了關係,除了建議患者應定期追蹤外,也要在裂孔擴大到5公分以前及時修補,以免血壓最終衝破升主動脈血管外層,引發憾事。

至於心肌肥厚症為何也是猝死高風險群?魏崢解釋,其實高血壓患者,因為心臟需要「更用力」打出血流,多少都有心室肥厚問題,但先天性心室肥厚者,則是從小腔室就比別人小,以致血液長期回流,加上心室逐漸增厚,心臟輸出量也愈發不足,最終走向心臟衰竭。

但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心肌肥厚症患者,許多都是體運賽事上的佼佼者,很多人都是在訓練時突然喘不過氣,經超音波檢查才發現罹病。

▲▼振興醫院院長魏崢專訪。(圖/記者湯興漢攝)

▲魏崢呼籲民眾勿久坐,以免凝固血塊因瞬間高壓衝進肺部致命。(圖/記者湯興漢攝)

魏崢提到,雖然心臟疾病致病成因繁多,但影響最鉅的因素還是「高血壓」,若長年血壓控制不佳,血管受到高壓衝擊,就容易在最脆弱的心臟或腦部形成「血管瘤」,在氣溫變化或情緒激動造成體內壓力驟升時,突然破裂危及性命。

除了先天性疾病外,魏崢另提到,肺動脈栓塞也是造成年輕族群猝死重要原因之一。他表示,這類疾病通常發生在久坐後突然活動,過去也遇過一名50多歲男性,從台中坐車到台北,一下車就劇烈胸痛,瞬間倒地身亡。這是因為體內凝固的大血塊,因瞬間活動造成血壓上升衝進肺動脈,導致肺部失去氣體交換功能,這時除非馬上裝葉克膜,否則通常難以救回。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