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痛不要再打坐!醫曝「胃潰瘍」背後2大主因:跟壓力沒關係

肚子痛,經痛。(圖/記者李佳蓉攝)

▲「消化性潰瘍」嚴重可能會出現血便甚至轉變成癌症。(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簡仲豪/綜合報導

腸胃道的「消化性潰瘍」常被民眾誤認是壓力導致,但研究顯示並非如此,肝膽腸胃科醫師葉人豪在節目《健康2.0》上表示,台灣大部分的「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都和2件事有關,分別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等特定藥品,僅有少數患者是因過度壓力致病。

葉人豪指出,「潰瘍」是身體膜狀構造的不連續或破裂,妨礙受影響器官的正常功能。而消化性潰瘍經常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最常見的症狀是因吃東西而造成的上腹痛,尤其飯後1~4小時的劇烈疼痛更是患者的夢魘,若不即早治療,很可能轉變成癌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憂鬱,難過,絕望,壓力大。(圖/pixabay)

▲「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經常被誤認為壓力導致。(圖/pixabay)

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是一常見消化系統疾病,過去有普遍認為發病主因如下:

1.壓力或生活不正常等因素

2.家族遺傳,父母或近親中有潰瘍的人,較易罹患

3.長期使用粗糙、刺激性食物

但幽門螺旋桿菌的發現後推翻了這些主因,另外也有研究指出,長期服用如阿司匹林、強的松、酒精等導致胃黏膜的破壞使得胃腸道的自我保護能力大幅下降,具有「胃蛋白酶」以及胃酸的胃液可較輕易的穿透胃黏膜屏障,以消化胃腸道的自身組織,形成潰瘍。

▲▼打坐,冥想。(圖/pixabay)

▲流傳潰瘍造成的疼痛出現,可透過禪修來讓自己放鬆,但醫師認為這樣的做法沒有用。(圖/pixabay)

「有民間流傳,如果出現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是因為壓力大、心情浮躁。可以透過禪修、打坐等方式讓自己沉澱。但研究顯示,這樣的作法完全行不通。」葉人豪表示,在很多研究結果都顯示治療潰瘍要靠藥物、治療細菌和停止使用止痛藥,無法透過放鬆自己來達到癒合的效果。

葉人豪表示,一般十二指腸潰瘍多屬於良性,但胃潰瘍很可能會藏一些不好的東西在裡面,所以如出現血便和腹部不舒服等狀況,一定要盡快就醫,不要忍痛不敢看醫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