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略胖者比瘦子活得久。(圖/取自免費褲Pixabay)
文/成田美紀
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進一步調查了營養狀態與存活率的關係。該調查以身體質量指數(了解身體質量均衡狀態的指數/BMI)、血清白蛋白(了解蛋白質的指數)、總膽固醇(了解脂質的指數)、血紅素(了解鐵、蛋白質的指數)為營養狀態指標,各指標分別針對四組對象(高、略高、略低、低),實施為期八年的追蹤調查,調查累積存活率(有幾位存活)。結果發現BMI數值20以下,亦即數值低(較瘦)的一組,存活率明顯低於其他三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發現,BMI最低、總膽固醇最低,存活率也最低。(圖/大是文化提供)
營養不良會增加死亡風險
血清白蛋白、總膽固醇、血紅素這三項數值較低的一組,存活率也低於其他三組。也就是說營養狀態不佳的高齡者,死亡風險較高。血清白蛋白數值低,主要和動物性蛋白質攝取不足有關;總膽固醇數值低,主要和動物性脂肪攝取不足有關;血紅素數值低,則和蛋白質、鐵、維生素B攝取不足有關。
有人或許會懷疑,總膽固醇值不是越低越好?但膽固醇原本是形成細胞膜,和合成荷爾蒙的材料,是身體不可或缺的物質,所以數值太低也會出問題。
本文摘自《50歲以上的營養學》/成田美紀(東京都老人綜合研究所研究員)/大是文化出版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