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患者愛喝茶飲、咖啡、牛奶,導致幽門桿菌殺菌失敗。(圖/翻攝自pixabay)
記者謝承恩/綜合報導
55歲魏媽媽長年受胃潰瘍所苦,赴醫透過胃鏡檢查,發現為感染胃幽門桿菌所致,在醫學中心接受過三次殺菌治療,卻都宣告失敗,醫師都感覺納悶,經詢問其日常飲食,才發現原來患者每天牛奶、咖啡和茶不離手,導致增強胃酸分泌,降低藥物療效,經戒除上述飲品後,魏媽媽再次接受治療,總算一舉殺菌成功。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張家熙表示,胃幽門桿菌是許多上消化道疾病的共同致病原因,如胃潰瘍、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感染胃幽門桿菌的人口超過千萬人,多經由共餐、接吻、吃生食、口腔清潔不足、吃刺激性食物等原因感染,故民眾經醫師評估後,若屬於胃幽門桿菌高危險族群的患者,應積極接受治療,根除胃幽門桿菌,才可降低罹患上述疾病的風險。
▲胃幽門桿菌極具傳染性,且十分頑強,患者飲食要特別謹慎。(圖/亞大醫院提供)
張家熙指出,通常接受三合一療法的成功率高達9成,但胃幽門桿菌極具傳染性,且十分頑強,仍有部分民眾第一次治療失敗後,還需接受後續治療,至於造成治療失敗的原因很多,包括幽門螺旋桿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患者對藥物過敏、不規則服藥、吸菸等。
以魏媽媽的例子來說,因本身罹患胃潰瘍,在治療期間仍持續喝牛奶、茶、咖啡等飲品,會使胃酸持續分泌、提高胃酸濃度,反而抵消胃幽門桿菌藥物療效,不利於潰瘍癒合,導致殺菌過程頻頻失敗,故當接受新一次療程時,患者停止飲用上述飲品,並規則服藥,則效果立竿見影,不再為胃潰瘍所苦。
張家熙建議,民眾當出現輕微上腹脹痛、灼熱感、打嗝、噁心、胃痛、排出黑色或帶血糞便時,可能為胃部出現問題,應赴醫檢查,並由醫師評估是否需接受篩檢及殺菌;當成功除菌後,應仍有復發機會,故需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再度感染。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