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黑點是痣還是癌?台大醫院請AI幫辨別「拍照上傳」即知結果

▲▼台大醫院開發AI皮膚科疾病分類,幫判讀身上皮膚變化。(圖/記者洪巧藍攝)

▲台大醫院開發AI皮膚科疾病分類,幫判讀身上皮膚變化。(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身上突然冒出的黑痣、斑點,到底是一般良性皮膚變化,或者嚴重的皮膚惡性腫瘤疾病,有時很難辨別。台大醫院開發「皮科疾病分類(AI-CDSS)系統」來做為醫師臨床助手!選出皮膚科臨床最容易混淆的三種皮膚腫瘤與痣、老人斑等五類疾病,拍照上傳系統內雲端分析,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法進行疾病判讀,幾秒之內就可以在手機裝置上獲得判讀結果,準確率已高達九成。

台大醫院醫神計畫團隊與威強電集團威聯通共同開發「皮膚科疾病分類(AI-CDSS系統)」技術,耗時半年建立人工智慧(AI)平台與手機App,可自動判讀皮膚科五類疾病,分別為基底細胞癌(BCC)、黑色素瘤(Melanoma)、鱗狀細胞癌(SCC)、痣(Nevus)、脂漏性角化症/老人斑(SEB K)。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詹智傑表示,之所以選擇這五類,是因為基底細胞癌、黑色素瘤、鱗狀細胞癌為亟需醫療處理的惡性皮膚腫瘤,然而這些病灶容易和身上的痣、老人斑或者濕疹等非惡性膚況難以區別,是臨床上常見且容易混淆的疾病。

▲▼台大醫院開發AI皮膚科疾病分類,幫判讀身上皮膚變化。(圖/記者洪巧藍攝)

▲系統可以讓醫師用手機拍攝可疑病灶,讓AI輔助判讀。(圖/記者洪巧藍攝)

詹智傑解釋,系統執行時僅需將病人皮膚病灶處拍照後上傳至系統,綜合分析每一張影像後,系統以疾病可能性的長條圖形式,快速提供判讀結果供臨床醫師參考,也讓病人能迅速獲得後續治療方針。

但這仍不能取代病理切片,詹智傑說,平台僅為初步快篩良、惡性腫瘤的輔助系統,皮膚科醫師臨床診斷除了直接眼見的視診,還有問診、觸診等,系統減輕醫師視診工作,則更能夠專注於其它的診治細節,另也有助於減少病人接受不必要病理切片、侵入性檢查治療的機會,帶來醫病雙贏。

詹智傑表示,目前系統已於院內皮膚科門診驗證試用中,另也在門診實際應用並蒐集新影像資料,進行第二階段模型訓練與驗證;未來也不排除在發展成熟後向外推廣,如輔助醫療資源匱乏地區的醫師判讀。

另外也提醒,民眾身上的黑色斑點、痣,外觀上如果有出現不對稱、邊緣不平滑、不規則、顏色不均、突然變大、原本扁平卻變得突起等跡象,有可能是腫瘤等病變產生,需要找專業醫師進一步診斷釐清。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