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峰攻頂「死亡禁區」塞車釀11死!醫曝關鍵原因:低氧暴露延長

▲▼聖母峰大塞車。(圖/翻攝自Facebook/Imagine Nepal)

▲聖母峰大塞車。(圖/翻攝自Facebook/Imagine Nepal)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世界屋脊聖母峰近來排隊登頂畫面曝光,過去10天更有11人罹難,為何「登頂塞車」如此致命?國內高山症醫學權威、山雲白袍健康顧問公司醫師王士豪指出,聖母峰攀登者在登頂日當天長時間待在海拔8,000公尺以上的超高海拔地區,且因劇烈運動讓生理海拔高度逼近10,000公尺!然而塞車停留促使他們低氧暴露時間延長、原本足夠的氧氣耗盡,讓高山症威脅、死亡機率增加。

王士豪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尼泊爾聖母峰南側路線在登頂聖母峰山頂前最困難的一關,是在海拔接近8800公尺,距離聖母峰山頂僅60公尺,高度有12公尺高,幾乎垂直的岩石斷面「希拉瑞台階(Hillary Step)」。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這個登頂前最後大魔王在2015年4月芮氏規模7.9的尼泊爾大地震崩塌,從此「希拉瑞台階」變成「希拉瑞雪坡」難度大大降低,這也讓從尼泊爾攀登聖母峰的人數年年攀升,直到今年攀登季節達到歷史新高。

當中也包含了登山習慣不佳、腳程很慢的登山者,把聖母峰南側的攀登路徑擠爆,也讓所有人的下山時間延長,延長超高海拔的低氧暴露時間,造成在他們後面的許多無辜登山客因為高山病病發而死亡。

▲▼聖母峰大排長龍。(圖/路透)

▲聖母峰大排長龍。(圖/路透)

王士豪受訪時指出,今年加上天氣影響,聖母峰能攻頂的日數不多,更是讓人潮集中、促使登山塞車的發生,同時讓登山者必須在超高海拔的低氧暴露時間增加,原本足夠使用的氧氣耗盡,種種因素造成致命的關鍵。

王士豪解釋,人體從事劇烈運動,身體需要的氧氣量增加,在高海拔地區從事劇烈運動,會讓原本就稀薄的氧氣,顯得更不夠,而使得身體實際感受到的高度,會比實際上地理上真實海拔高度還要更高。

在海拔八千米以上的地區,又稱為死亡區,在這個高度以上的地點,大氣壓力只有平地的三分之一,人們能利用的氧氣也相當於只有在平地的三分之一,聖母峰攀登者在登頂前最後爬坡衝刺到山頂的那一段路的生理高度,可能高達9,300公尺,甚至逼近10,000公尺。

而高山症通常在抵達新高度之後逐漸發生,所以通常會是在最高生理高度後幾個小時內,如果是以攀登八千米巨峰來說,就是在登頂之後的下山途中,因為已經停留時間夠久,且剛好是氧氣快用完的時候。

王士豪指出,氧氣耗盡後,登山客因為生理海拔高度瞬間上升,造成的高海拔急性衰竭,包含會突然昏迷的腦性高海拔急性衰竭及突然喘不過氣的肺性高海拔急性衰竭,兩者一旦發生,登山者會瞬間沒力、昏迷、死亡。

王士豪表示,聖母峰登山客登頂當日暴露在死亡區時間接近20小時,在這樣低氧、高海拔暴露時間,多一秒鐘都嫌多,多一分鐘都像一整天一樣難熬,都會增加死亡機率,容不下任何一絲一毫的延遲。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