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聯盟童書發表。(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身心障礙距離你我不遠,然而因為對障礙的不理解、不認識,往往造成會偏見、歧視,或不知如何與障礙者相處。身心障礙聯盟在兒童節前夕推出童書,讓孩子透過繪本、遊戲書認識身心障礙者,建立同理心。其中一本《公雞不見了》以動物擬人化方式描述障礙者,4歲的多多看完以後,逛超市發現走道堆滿物品,開始會擔心影響輪椅使用者的安全。
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31日舉辦發表會,推出《公雞不見了》繪本及《無障礙城市大探索遊戲書》兩本童書,讓孩子從故事與遊戲中,學習接納每個人。
身心障礙聯盟秘書長滕西華指出,你我與家人都可能因為變老或意外造成身心損傷,需要輔具協助與環境支持,統計國內約有118萬身心障礙者,當中8成因為後天的意外或疾病導致,越是高齡的社會,比例越高,其中還有5萬2千人是18歲以下的小朋友,在各個學校、社區等各個角落生活。
▲《公雞不見了》與《無障礙城市大探索》是把障礙者角色與需求融入其中的童書。(圖/身心障礙聯盟提供)
大人對障礙認知是從小養成,滕西華說,如果從小讓孩子理解何為身心障礙,他們為什麼會坐輪椅、為何耳朵聽不見,需要什麼樣的幫助,如此一來,一般小朋友與身障小朋友就可以在互相接納、瞭解的環境中相處、認識也陪伴障礙,也可以避免偏見與歧視造成障礙者與社會格格不入。
其中《公雞不見了》故事描述報時的公雞因為工作不小心從屋頂摔落,左腿需穿戴義肢,某天竟然不見蹤影,當中角色還有因為工作受傷需要使用輪椅行動的小羊等障礙者,4歲的小女孩多多在看完後,跟媽媽一起去超市看到走道堆滿物品,便和媽媽說「超市走廊東西太多,會讓小羊撞倒,應該要要搬開。」
也有家長回饋讀小學的孩子在捷運站看到「視障優先椅」的標誌,就會興奮指著圖說「我認得這個圖,裡面有白手杖
,是提供給視障者坐的。」而其他來到發表會現場的孩子,對於哪種情況可以幫助障礙者或者對障礙者不友善,都能正確解答。
▲身心障礙聯盟童書發表會。(圖/記者洪巧藍攝)
滕西華表示,《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提倡尊重差異、支持與接納、平等參與社會,不刻意標籤化障礙者的「異樣」,就沒有人會被排擠、被討厭,這樣的生活環境是幸福的;當周遭環境的設計更加友善,當馬路騎樓更平整,斜坡、電梯、低地板公車、無障礙廁所等無障礙設施能普遍廣設,不僅幫助障礙者正常參與社會活動,也讓我們的城市更加安全宜居。
民眾如果想要索取童書,只要捐款給身心障礙聯盟,達300元就可獲得《公雞不見了》,捐100元送《無障礙城市大探索遊戲書》。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