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肯喊叔叔阿姨!養母盼兒接納...一打雷他撲懷中喊媽

▲▼貝比來了。(圖/時報出版提供)

▲等孩子願意開口叫爸媽的那一天,黃光芹感動不已。(圖/時報出版提供)

文/黃光芹

我和老公這輩子,雖然一直想為人父母,卻始終未能如願。好不容易盼來我兒,一開始卻等不到他開口叫我們爸、媽。打從第一天開始,他與我們到兒童新樂園去玩,就叫我們叔叔、阿姨。我也不以為意:「這很合理啊!我們才剛開始相處,彼此還很陌生,他羞於啟齒,其實很自然。」等他來試住以後,我們期待他會改口;但半年過去,他依然叫我們叔叔、阿姨。

我幾次問他:「你過去連育幼院的保母媽媽,都叫媽媽了,為什麼不叫我媽媽?」他回答我說:「過去我在寄養家庭,我也叫他們爸爸、媽媽;在育幼院叫保母媽媽,也叫『媽媽』,他們都不是我真正的爸爸、媽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孩總有害怕的時候,需要媽媽的保護。打比方說,他的天敵是蜘蛛和蟑螂,每當與牠們狹路相逢時,都會嚇得驚聲尖叫,甚至會直接跳到我身上。就算是這時候他緊急呼叫我,還是叫:「阿姨!阿姨!有蟑螂!」我有些悵然若失。

他在家裡叫,也就罷了;他常常在外面叫,有時候讓我們有些尷尬。回想當時,他似乎有疏離感。他第一次參加我們社區舉辦的聖誕晚會,內心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當看到人多的時候,常退到角落,顯得有些格格不入。我理解他!當時他尚未入籍,與我們不同姓,怕被鄰居問起,他不知該如何回答。

▲▼女童、兒童、孩童、孩子、家庭、幼兒。(圖/翻攝自pakutaso)

▲人多時,孩子會顯得疏離不安,內心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圖/翻攝自pakutaso)

我們第一次參加家長會,他似乎也有同樣的顧慮。他其實早看到我們進校園,卻假裝不認識,躲得遠遠的。直到我們要同學通知他:「你爸爸、媽媽來了!」他只看我們一眼,就跑得不知去向。每個禮拜固定跟我們打球的球友,兩年之後跟我們提起:「這兩年,他變化好大;否則他剛來的時候,有些疏離感,總是躲得遠遠的。」

他心底其實很想早一點正式成為我們家的孩子,不必多作解釋。但是時候不到,要強迫他叫爸、媽,的確有些尷尬。我其實也很怕他在同學、老師面前,大聲喊我們叔叔、阿姨。我擔心,同學若是知道我們還不是他的爸、媽,而只是叔叔、阿姨的話,保護傘不在,會對他另眼相看。即使因此對他再三耳提面命,他還是不為所動。他的班導師也意識到同樣的情形,要叫他改口,他還是不願意改變。

我預判,他內心那個小小世界,似乎自有盤算,想等到正式成為我們家的孩子,才打算開口叫我們爸、媽。那是他自我保護的機制,他不想輕易付出感情,以免受到傷害。值得慶幸的是,他的嘴巴雖然硬,與我們相處卻進展神速,比親人還親。我有把握,他終有一天會叫我們爸、媽;而且他一旦開口叫人,一定會先叫我媽。因為我老公平常兇得不得了,不像我每天跟他黏在一起。就算他永遠叫我們叔叔、阿姨,我也不會介意。

▲▼貝比來了。(圖/時報出版提供)

▲孩子的內心有小小的保護機制。(圖/時報出版提供)

果然,有一次他洗完澡,像往常一樣撲向我懷裡,讓我用浴巾將他裹住,同時將頭枕在我的肩膀上,嘴裡突然發出「姆媽!姆媽!」的聲音。雖然不十分清楚,卻令我心頭為之一顫。我很篤定,在不久的將來,他一定會開口叫我一聲媽。

結果卻大出意料!當他果真在不久之後,用堆積木的方式,婉轉表示時,起初先堆出個「楊」、隨後那個「爸」字,隨即應運而生。我老公平常不太善於表達情感,但當時他內心如波濤起伏,久久不能自己。趕緊拿出手機,捕捉那一刻難得的畫面。我也十分感動。這證明了他已接納了我們。雖然他羞澀地用積木表達,但離他開口叫我們之日,已在不遠處。

果然,幾天後的一天深夜,他聽見打雷轟隆轟隆地,從夢中驚醒撲向我的懷裡。「媽媽,好可怕喲!」「不怕!不怕!只是打雷,媽媽在這裡!」接下來的夜晚,我帶著笑意入眠,夢裡不知身是媽,知道他終於來了,而我早就等在那裡!

本文摘自《貝比來了》/黃光芹(廣播節目主持人、政治評論員)/時報出版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