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黃惠姍
水是生命泉源,多喝水不僅有益身體健康,還能讓肌膚維持水嫩,但水不是喝越多越好,喝的量不對、喝錯時機,反而會傷身。
人無法一天無水。人體60%到70%是由水構成,身體各項生理運作如消化系統分泌消化酵素、蛋白質要發揮作用、新陳代謝後的廢物要排出體外......幾乎都要靠水才能順利完成,「沒事多喝水」已成為現代人的養生圭臬。
喝水可預防心肌梗塞或中風、改善便秘、記憶力。不過,水喝多了或是選錯時機喝水,也可能會傷身。美國健康網站《Women's Health》提醒,以下這3種狀況,建議你放下手中的水瓶。
狀況1/尿液呈現透明無色,身體鬧水災
別再守著「一天要喝8杯水」的舊觀念!該如何知道自己已經喝進足夠的水,看看尿液的顏色就對了。如果尿液呈現淡黃色,表示身體水分充足,不需要再多喝水;若尿液顏色呈現透明無色,表示體內水分過多,該停止喝水了。
這些不同的尿液顏色,其實也反映了體內水分的多寡。「主導身體電解質平衡的腎臟,會藉由尿液量調節身體水分,」南投醫院腎臟科主任莊宗芳表示。
當你喝進超過身體需要的水分時,腎臟會自動將多餘的水過濾、經由尿液排出,此時尿液顏色會呈現淡黃色甚至是透明無色;相反的,若腎臟偵測到體內水分不足、血液中的鈉鹽濃度過高,便會回收身體寶貴的水分,此時的尿液量會減少且尿液的濃度較高,顏色便會呈現深黃色甚至是烏龍茶色。
當尿液已經呈現透明無色,再繼續喝水,可能對身體有害。莊宗芳指出,腎臟功能正常的人,通常能藉由尿液排出這些多餘的水分,但腎臟、心臟、肝臟有問題或是中風的老年人、腎功能還未發育完全的小嬰兒,可就不同。
(資料來源/clevelandclinic.org、南投醫院腎臟科主任莊宗芳)
這些族群由於腎調節能力不佳,當腎臟來不及排出過多的水,過多的水會堆積在體內,可能會造成「水腫」,甚至損害腎臟功能,若持續牛飲不止,雖然機率不高,但也可能會導致低血鈉,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水中毒。多喝水有益健康,但下次要喝水前,記得先看看自己的尿液顏色。
(不管是一般民眾或是腸胃疾病患者,邊吃飯邊灌冰水,不僅容易消化不良,還不利於潰瘍癒合。)
狀況2/吃飯時少碰「冰水」,小心消化不良
吃飯前30分鐘先喝杯水佔領胃部空間,吃飯時容易有飽足感,進食量自然減少,有助減肥。但是在吃飯時,邊吃邊喝「冰水」,卻可能會讓你消化不良。
胃跟身體一樣,喜歡在攝氏37度的恆溫環境下工作,尤其吃飯時血液大多聚集在胃部及消化系統,當你邊吃飯邊灌冰水,雖然身體為了維持正常體溫,冰水會在體內轉換為溫水,「但是當冰水直接衝到胃裡,初期胃部溫度驟然降低,很容易就會讓你會消化不良,」莊宗芳解釋。
此外,一般正常人的腸胃或許能承受這樣的溫度變化,但有胃潰瘍或是十二指腸潰瘍的病患,若經常飲用冰水,可能會使消化道的血液循環不良,不利於潰瘍癒合。不管是一般民眾或是有腸胃疾病的患者,吃飯時最好還是避免喝冰水或吃冰。
狀況3/從事長時間中高強度運動,只喝水不夠
運動前喝一杯水,運動時血液流動更順暢,讓你不易疲累,運動表現更好。但從事長時間、高強度運動時,大量的電解質如鈉、鉀、鎂等會隨著汗液流失,只喝白開水,可能會讓你電解質失調,導致抽筋。
運動營養師楊承樺建議,從事1個小時以上、中強度以上的運動,最好是喝點運動飲料,補充流失的電解質及持續運動的能量;若不慎處於脫水的狀態,喝運動飲料比喝水更能幫助身體留住水分。
不過,若運動時間在1個小時以內,且屬於低強度運動,流失的體液、消耗的熱量不夠多,喝白開水就已足夠,「長期飲用運動飲料,反而會讓你越運動越胖,」Q老師營養教室營養師張佩蓉特別叮嚀。
※編按:此文為2017年發表,文中人、事、物背景或已有調整、變動,造成不便還請見諒。
延伸閱讀:
健走能活化大腦、防心血管疾病 11/18康健樂活節,一起來WALKING吧~免費報名
藍和紫色食物抗發炎、紅色顧血管 「彩虹飲食法」有助平衡器官健康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