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對生存的價值感 癌症病人照顧身心有助提升抗癌效果

▲郭綜合醫院身心科黃泰銘主任指出癌症病人需要照顧身體健康,也需心理照顧,對於抗癌是有很大的幫助。(圖/記者林悅攝)

▲郭綜合醫院身心科黃泰銘主任指出癌症病人需要照顧身體健康,也需心理照顧,對於抗癌是有很大的幫助。(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台南報導

郭綜合醫院身心科黃泰銘主任指出,當惡性腫瘤確診後,其心理健康狀況持續處於不良情況,癌症病人情緒難免隨著疾病與治療狀況而起伏,伴隨著對於疾病的恐懼,患者往往表現出煩躁、沮喪等不良的心理狀態,面對病人持續許久的低落心情及負面言談,周遭的人除了不捨、著急外,也常會有種使不上力的無奈或氣憤感。

黃泰銘說,台灣的醫療水平世界有目共睹,癌症的治療品質也與其他先進國家並駕齊驅,但是癌症病人本身所要面對的有關心理困擾的問題,也常常被忽視,常見症狀有二:失志症候群、癌因性疲憊。失志症後群和憂鬱都容易引起癌症病人的自殺意念,但是其壓力程度是有所差異的;即是失志症後群的癌症病人仍有改變的動機,但憂鬱的癌症病人則缺乏動機。失志的核心症狀是存在的痛苦及絕望的現象,從程度輕微的沮喪、意志消沉到深度絕望均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失志症候群的癌症病人會有失去對生存的價值感,經常有早日離世的想法,憂鬱只專注於自己的一切罪惡感,有太多負面及錯誤認知,兩者皆須被鼓勵走向人群獲得社會支持;但憂鬱症病人除精神上的支持外,藥物的輔助則是必須的。

癌因性疲憊症也是癌症病人常面臨的症狀之一,顧名思義即是因為癌症所引起的身心疲憊症,總是存在著無助感、是一種長時間感到疲累的主觀感受,在體能、情緒及認知功能的筋疲力竭,多數人認為是治療及疾病所帶來的自然現象,其實是我們必須重視的身心症狀。

癌因性疲憊症帶來的影響好比疼痛、噁心或掉髮,常令癌症病人困擾。癌因性疲憊症也會與焦慮、憂鬱等等並存或互相影響。癌因性疲憊症可採用認知行為治療,來幫助病人培養一套有效的認知情感和行為之應付技巧,取代其不理性且引發情緒困擾的認知。在飲食方面應可諮詢營養師食用高營養的食物並配合運動。如果無法改善疲憊或緩解疲憊的惡化,就應考慮給予藥物治療。

心理因素與癌症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罹患了癌症後的病人又會有新的心理衝擊,這些情感因素又反過來促進癌症的發展,進而影響治療的效果,所以惡劣情緒對癌症的療效有明顯的不利影響。對於癌症恢復期的病人,在臨床上經常可以看到,消極悲觀的患者其治療效果差,藥物副作用明顯,並也會加速病情的惡化,預後不佳,即使病情暫時得到控制,復發和轉移的機會也會增加,所以應避免消極負面情緒以及外在不良環境刺激,懷著開心及樂觀的心情,對於抗癌是有很大的幫助。即是心理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的恢復。

黃泰銘主任說癌症病人從單純的心理層次到社會與靈性全面性觀點,從初診斷的病情告知,到治療期間的情緒支持,直至走到生命末期的靈性照護,這些議題,逐漸被大眾所認識,使得癌症病人的心理照護不再被忽略。隨著醫療的進步,癌症存活率上升,病人與家屬所要面對的是一個長時間與疾病相處,與適應疾病在治療中所帶來的衝擊,病人的心理問題及困擾,更是醫療照顧上不可忽視的要項。

關鍵字: 癌症 病人 身心 抗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