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嚴云岑/專訪
北海道秋天是鮭魚卵產季,札幌餐廳中,比臉還大的木碗中白飯裝八分滿,師傅捧著鐵碗,大把舀起鮭魚卵淋在飯上,至頂部凸起方休。雙和醫院院長吳麥斯樂呵呵地看著,身為腎臟科醫師的他,面對高尿酸食物卻毫不手軟,「不能為了健康違背生活的快樂。」他說,鮭魚就像他,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27年返校重執教鞭,就像鮭魚返鄉,在醫師生涯的最後一段,回到當初長大的地方。
北海道大學8月31日於藥學院舉辦台日六校藥學研討會,吳麥斯以雙和醫院院長身份主講「台灣腎臟護理系統,下一步是什麼⋯」,講述引發腎病的新興危險因子,傳統疾病、生活習慣、全球暖化、高齡化等都上榜。吳麥斯提到,現在年輕人進入腎病末期,腎臟壞掉的人越來越少,「反倒是越來越多人活到腎臟壞掉」,很多患者都活到90、100歲才進入透析,「這是因為醫療進步,把過去認為活不了的老人家救回來。」
▲雙和醫院院長吳麥斯。(圖/記者嚴云岑攝)
腎臟內科權威 吃東西只講求不浪費
一般人對醫師的刻板印象,多為生活嚴謹、對食物熱量與鹽分斤斤計較。吳麥斯用行動打破固有窠臼,吃起東西毫不忌口,看到別人沒吃完的,還會默默幫忙「清空」。
「我是經歷過壞時代的人!」他笑道,不浪費,是他對生活的基本原則。為何會制定這套原則?他表示,人類是經過演化,才發展出現行食物攝取模式,早期肉類鹽分取得均不易,基因自然發展出對蛋白質與鈉的需求。但現代社會資源豐沛,吃過多肉反而讓體質變壞,進而導致尿酸、膽固醇變高,甚至誘發痛風。話雖如此,他還是照吃不誤,只不過在病患問起時,會多提醒兩句,「蛋白質、鹽分不要吃太多,對腎臟比較友善。」
▲雙和醫院與北海道附醫更新MOU。(圖/記者嚴云岑攝)
創立慢性腎病照顧系統 他說是順其自然
隨遇而安,是吳麥斯的人生處事哲學。他說,自己沒有像大醫生等典型人物有遠大志向,當年在台灣,可以唸書的人都去當醫生,「我也是順著路走」。畢業後選擇內科,也沒有特別原因,只是覺得內科很有趣,有較多思考空間,而腎臟內科是當年最熱門科別,「以前住院醫師每年都有評核,剛好成績達標,就進去了。」
不過,進入腎臟科後,他並沒有就此停滯,而是邊看診邊思考,與腎臟科醫學會共同創立台灣慢性腎病照顧系統,由營養師、護理師、社工、外科醫師等,建立照顧慢性腎病模式,經過10年的努力,該模式獲得全世界與健保署認同,2011年通過給付,讓病程進展到一定程度的病患,能透過預防性透析,減少健保醫療費用支出。
▲吳麥斯曾擔任過2屆北醫大橄欖球隊隊長,帶領隊員取得五專組冠軍。(圖/吳麥斯提供)
少年橄欖球精神 影響一輩子處世
雖身為醫者,吳麥斯談論健康、洗腎話題,語速皆不溫不火,但一提到橄欖球,卻變得興致勃勃。台北醫學大學橄欖球隊成立於1963年,曾連續7年獲得五專組冠軍,吳麥斯剛好經歷過最風光的時刻。他回憶,自己從小就是跑步健將,大學時因同學「相揪」加入橄欖球隊,從零開始訓練,比賽訓練肢體碰撞在所難免,他的前十字韌帶、肩膀都斷過,「我臉上還縫了100多針。」
不過,受再多的傷,都無法澆熄吳麥斯的打球熱情,因為在他的認知中,橄欖球不單純只是運動,而是一種品格教育。當年橄欖球隊精神,「一起走才會變得更強大!」也成了他2016年當上雙和醫院院長後,推動國際交流的主要信念。今年他代表雙和醫院赴日與北海道大學附設醫院更新合作協議,挑出40幾個次專科作為主力發展科別,明年2月將在台灣舉辦國際研討會,針對慢性肺阻塞性肺病(COPD)、運動醫學等作進一步探討。
▲學生打橄欖球受傷,吳麥斯馬上衝上場關心。(圖/記者嚴云岑攝)
院務忙不忘橄欖球 他盼北醫大重返榮耀
吳麥斯在接任雙和醫院院長後,已較少回校授課,去年只在醫學系四年級的內科學科整合課程,教授一堂「腎臟泌尿系統」。雖然院務繁忙,他仍掛心於2016年重新成立的橄欖球隊學生,不僅記得每位球員的名字,有空回學校也會關心訓練近況。
北醫大與北海道大學橄欖球隊9月初在札幌醫科大學進行友誼賽,賽事陷入膠著之際,他在場邊說著不在意,卻頻頻跑到教練旁「站崗」,看到學生受傷,也率先衝上球場查看傷勢。他笑道,現在最希望的就是這支由13名甲組球員與一般生組成的橄欖球隊能成長茁壯,重返當年奪冠榮耀。
▼吳麥斯穿著北醫橄欖球隊隊服,學生比賽他比教練還激動。(圖/記者嚴云岑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