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漸凍症募款網站。(圖/翻攝自網路)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曾因冰桶挑戰而備受關注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又稱漸凍症,至今仍找不到治療的方法,日本研究團隊近日研發出一種「抗體」,可去除致病蛋白質,有望根治漸凍症。教授漆古真表示,「為了能夠盡快應用在患者身上,將進行研究和安全性試驗。」
根據《共同社》報導,導致全身肌肉逐漸無法活動的漸凍症(ALS),致病原因被醫界認為是結構異常蛋白質「TDP43」在腦部和脊隨的神經細胞內堆積,主要在中老年以後發病,日本國內患者至少約有9500名漸凍人。
日本滋賀醫科大學教授漆古真的研究團隊於31日宣布研發出一種「抗體」,可與異常的「TDP43」結合,通過分解不需要的蛋白質的「自噬作用」,等同自身與「TDP43」一起分解,是與京都大學、慶應大學的共同研究,成果發佈在英國科學雜誌上。
研究團隊更表示,對於腦部堆積異常「TDP43」的老鼠胎兒,讓牠體內產生「抗體」後,不僅「TDP43」減少,發育也未出現異常,「沒有產生抗體的老鼠則會繼續堆積「TDP43」。大學教授漆古真強調,「為了能夠盡快應用在患者身上,將進行研究和安全性試驗。」
▲英國物理學家霍金長年與漸凍症抗戰,於2018年3月14日逝世,享壽76歲。(圖/路透社)
已逝世的天才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在21歲就罹患漸凍症,原本被推測只有2年可活,但他卻撐了55年,期間學術研究不輟,更到各處演講。
漸凍症初期可發生在不同部位,其中又以手、腳居多佔了8至9成,其餘是口咽萎縮,佔了1成左右。目前診斷多是透過基因篩檢,世界上已發現20多種致病基因,台灣最常見的為SOD1,其次分別為C9、ORF2、FUS、TARDBT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