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傳統的自然療法。(示意圖/記者趙于婷攝)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刮痧是傳統的自然療法,用器具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不過,有醫師提醒,不當的刮痧可能引起皮膚損傷,這還算是輕的,有時血紅蛋白被大量吸收入血液,一旦堵塞腎小管,還會導致腎損傷,甚至急性腎衰竭。醫師也詳解刮痧5大常見迷思,你不妨來看看自己觀念是否正確。
香港藝人「阿嬌」鍾欣潼日前在微博表示,「請問這是人的背嗎?太誇張了,整塊皮好像給撕掉了一樣 #痛到爆炸#」附上的照片顯示,她的後背整片通紅,像燙傷一般。網友推測應該是刮痧留下的痕跡,紛紛表示「嚇人」、「可怕」、「這麽刮痧不行的」。
▲阿嬌刮痧慘況讓網友震驚。(圖/翻攝自阿嬌IG)
對此,大陸浙江《都市快報》引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杭州國醫館針灸科石焱醫生指出,「看圖片可以判斷,這是過度操作了——力度過大,單個部位刮的次數過多,很可能是來回刮,而且刮的部位也有問題,既不沿經絡走向,也不按肌肉紋理——應該不是醫生操作的。」
石焱進一步解釋,正確刮痧留下的痕跡是呈條狀紋理的,但阿嬌這樣的痕跡只有來回重複過大力、過長時間刮才會造成。
杭州市一醫院皮膚性病科醫生鐘劍波則提醒,阿嬌後背的顔色已經接近淺二度燙傷了,皮膚血管網有較嚴重的破壞,也就是大面積的皮下出血和血管擴張,對皮膚有損害,等消散癒合後可能還會有色素沉澱,有時甚至還會伴有皮膚的不光滑。
▲刮痧不是越痛就越有效。(示意圖/彭溫雅中醫師提供)
鐘劍波說,人體的皮膚有四層血管網,以保證我們皮膚健康顔色和健康質地的營養供應,把血管網破壞掉了,血管裡的紅細胞就會跑到血管外,皮膚受到損傷且發紅。「阿嬌這個後背,很可能已有表皮損傷,那麽皮膚屏障也已經破壞了,容易發生感染,其實在刮完後,她就應該立刻做些冷敷或冰敷的應急處理。」
鐘劍波還表示,不當的刮痧,只引起皮膚損傷還算是輕的,有時血紅蛋白被大量吸收入血液,一旦堵塞腎小管,還會導致腎損傷,甚至急性腎衰竭,還有一旦發生微小血栓,還會引起皮膚壞死,「當然,這兩種情况都是比較罕見的。」
▲自行刮痧要選對「工具」。(示意圖/台中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提供)
很多人喜歡透過刮痧來治療、調理身體,但觀念並不一定正確。報導也引述石焱的說法,整理出刮痧5大常見迷思。
1.刮痧一定要刮出痧才算有效果嗎?
不一定。石焱表示,中醫師刮痧,力度一般在中輕度,不會強求出痧,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當然,如果你很大力刮,確實一定會出紅,但那已經不算是痧了,而是皮下出血。石焱指出,有些機構為了說服客人做理療,透過加大力度和頻次的方式來操作,然後說客人濕氣重,這就是誤導了。
2.有些人出痧發黑,有些人出痧發紅,什麽原因?
石焱說,痧都是紅色的,一旦發紫發黑,就一定是皮下發生了出血;其實所謂的痧就是皮下毛細血管充血,正常的出痧只是活血的表徵,對皮膚、血管是沒有損傷的,消退也比較快。
3.刮痧出痧就代表體內有濕氣嗎?
石焱解釋,濕、寒、淤(氣血循環不好)都有可能,所以別一出痧就急著祛濕。
4.是不是痠痛感越強,刮的力道也要加大?
石焱認為,再痠痛,刮痧力度也要適度。正確刮痧方法是,必須沿著一個方向刮,不可來回刮;單向刮,一般刮8至10下,用中輕度力道;刮到有痧出來以後就可以停下來了,已經出紅的地方最多只能再刮2、3下。
5.刮痧都是為了通經絡嗎?
不一定。石焱指出,刮痧本身的走向就有兩套標準,沿著肌肉走向或是沿著經絡走向,判斷依據是你的肌肉有沒有痠痛點,會不會壓痛;刮經絡可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刮肌肉可以改善肌肉供血和酸痛感,治療目的和手法都不同,最好是找醫生看一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