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腦中風」患者錯過黃金搶救期 7大高危險群是你?

▲癌症,插管,老人,照護,病危。(圖/達志/示意圖)

▲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大,腦中風發生的風險也隨之提高。(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大,腦中風發生的風險也隨之提高。根據統計,台灣每17分鐘就有一人發生腦中風,每44分鐘就有一名患者死亡,每年奪走超過一萬人性命。醫師指出,40歲以上民眾就要留意,特別是有「腦中風病史、家族史、三高、心臟疾病、肥胖、有菸癮和酒癮」的民眾都是高風險群。

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表示,腦中風是因為腦部血流受阻,造成神經缺損或腦部缺氧、缺血,引發暫時性或永久性腦功能異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腦中風又可依腦部出血狀況區分為缺血性腦中風及出血性腦中風,臨床研究發現,有8成患者均屬於缺血性腦中風,相當於每年超過兩萬名民眾面臨失能或死亡。王署君指出,一旦發生缺血性腦中風,每晚一分鐘送醫,就會加速腦部老化1.3周,若晚1小時送醫,大腦則會老化3.6遂,若未及時送醫,則大大增加失能、死亡風險。

腦中風記者會。(圖/記者趙于婷攝)

▲台灣腦中風學會推出台版口訣「臨『微』不亂」。(圖/記者趙于婷攝)

腦中風的治療就是和時間賽跑!雙和醫院研究副院長暨神經科主任胡朝榮提到,根據研究,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如果在發病3小時內送醫接送治療,能增加康復機會或僅受輕微失能影響。臨床更發現,民眾未能在腦中風發生3小時內送醫,大多是因為無法立即判斷腦中風徵兆,都以為是一時勞累,休息一下就好,進而造成遺憾。

胡朝榮說明,目前腦中風治療方式,包含靜脈血栓溶解劑和動脈血栓移除術,如果在3小時內送醫接受診斷,可先使用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可幫助4成患者遠離腦損傷機率,每提早15分鐘使用合適治療,就可增加4%機率恢復正常活動功能、降低出血機率和死亡率。

為了增加民眾對腦中風徵兆的警覺性,國際上一直在推「F.A.S.T.」口訣,但因為是英文版,記憶上較困難。對此,台灣腦中風等四大協學會共同推出台版腦中風口訣「臨『微』不亂」,只要出現「臨時手腳軟、微笑困難、講話不清楚」,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盡快送醫。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NEWS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