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肝病第2主因!中南部沿海、部分原住民社區C肝盛行

▲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醫師馮意哲指出,C型肝炎是指由C型肝炎病毒感 染所引起的肝臟發炎。(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台南報導

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醫師馮意哲指出,C型肝炎是指由C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肝臟發炎,其傳染途徑是經由血液傳染,故凡是會造成傷口或導致黏膜破裂等見血行為, 如刺青、針灸、穿體洞、共用刮鬍刀或牙刷、使用消毒不潔的針具刀具治療或毒癮者共用針頭等,都可能會感染到C型肝炎。

馮意哲醫師說,C型肝炎與B型肝炎不同的是,C肝病毒比較不容易經由生產方式傳染給新生兒,也就是垂直感染的機會較低。C型肝炎目前是台灣地區肝病的第二主因,疾病管制署曾就全國15歲以上人口研究調查顯示,國人C型肝炎的盛行率為3.87%,C 型肝炎的高盛行率地區,多集中在中南部沿海地區和部分原住民社區,其中部分鄉鎮高達五成以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起因主要來自輸血,故自1992年起,捐血中心已將C型肝炎抗體列入篩檢項目,以避免輸血傳染。 感染C型肝炎後,約有四分之三的人不會有症狀,只有約四分之一的人會有輕微的症狀如疲累、虛弱或感到腹部不適、沒胃口、體重減輕、精神沮喪 或是有輕微的黃疸等症狀。

大多數病人都是不自覺,當肝臟發炎造成肝細胞損傷時,透過抽血檢驗 才會驚覺兩項檢驗肝功能指標的麸草酸轉氨基脢(簡稱 GOT)及血清丙酮轉 氨基脢(簡稱 GPT)上升,而發炎之後肝細胞再生就會有纖維組織產生,若肝臟反覆發炎厲害,超過肝臟的修復能力,纖維組織增生,肝臟變硬就很容 易發展成肝硬化。

奇美醫學中心病理單位專業人員C肝檢驗統計上,有約8成病人可能會在6個月後轉成慢性C型肝炎,而慢性C型肝炎若不治療,則有2成5的人在20~30年內會轉成肝硬化;一旦肝硬化形成,則每年有2~5%的機會產生肝癌,4~5%的機率發生肝衰竭。

另外,有研究也顯示,慢性C型肝炎轉變成肝癌的危險性遠較B型肝炎為高;而且C型肝炎病毒也不像B型肝炎病毒可以透過疫苗接種來預防感染。因此,慢性C型肝炎的預防與治療顯然是更重要的議題。

預防慢性C型肝炎的感染應該避免不必要或不安全之注射、不安全的血液製品、不安全 尖銳醫療廢棄物處理、避免使用非法藥物和共用注射器、避免與C型肝炎者在無保護措施下發生性行為、避免共用個人衛生用品 如牙刷、刮鬍刀或使用可能遭受 污染的工具刺青、穿耳洞或針灸等。

萬一不幸感染C型肝炎的話,慢性C型肝炎的自癒機率非常低,因此所有C肝病人都必須接受醫師的評估,確認是否有需要積極治療,若C肝病毒量高、有較厲害的肝纖維化或是發炎時應該鼓勵接受積極的治療,因為慢性C肝病人如果沒有接受治療,日後比較容易進展到肝硬化。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