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你知道嗎? 這是我面對你們離婚的「4大痛苦」


▲當父母的關係開始出現裂痕,孩子就開始受到影響。(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這禮拜就是過年,年夜飯、家人團聚、拜年等行程,對於離婚或分居家庭的孩子來說,反而是令他們煩惱的場合。兒福聯盟公布「2016離婚/分居家庭子女心聲調查報告」發現,離婚/分居家庭的孩子所面對的四大痛苦來源,依序為「容易生氣,打我或罵我」、「家長會吵架、打架」、「家長會在孩子面前批評另一方」及「爸媽變敵對、不聯絡」。

調查也發現,在離婚或分居家庭中,有43.3%的孩子不喜歡親友在過年問東問西,21.9%的孩子覺得無法依自己的意願去哪個家,也有20.3%的小孩煩惱離婚或分居的家長過年「碰面又吵架」。其實,當父母的關係開始出現裂痕,孩子可能就天天置身於「兩難」的處境,但對於身陷衝突中的父母來說,孩子面對的難題卻不見得是他們最關心的。

兒盟執行長陳麗如指出,處於婚姻衝突中的父母常常忽略了孩子面對的痛苦,孩子除了可能得適應父母一方的離開外,有時可能還要夾在中間當三明治,孩子所承受的痛苦常是大人們難以想像的。據調查,有29.4%孩子覺得高度痛苦(7~10分);更有16%孩子的痛苦指數高達10分極度痛苦的程度。

此外,兒盟也在實務發現,不少家長在極力爭取獲得監護權後,卻因需兼顧工作或生活而無法與孩子同住,將孩子交給親友照顧,陳麗如執行長指出,這群「沒有與爸媽同住」的孩子相較其他爸媽離婚/分居的孩子們反而會有更強烈的被遺棄感。

兒盟統計近十年來「爸媽call-in教養專線」諮詢資料發現,家長諮詢離婚相關問題時,比例最高的前幾名依序為「如何順利離婚」 (41%)、如何爭取孩子的監護權 (36.7%)等;但與孩子照顧相關的事項,如親職合作(16.1%),比例卻相對地低很多。

兒盟藉此呼籲,離婚/分居的父母應重視孩子的感受,更重要的是,不要中斷對孩子的關心,要讓孩子保有雙方的愛。兒盟也提供「離婚/分居父母自我檢測清單」,讓正面臨此難題的爸媽檢視自己的行為是否會造成孩子的煩惱或負擔。

【兒盟四大呼籲】
.愛護孩子不遷怒
家長要向外尋求各種支持系統與紓壓管道,不要讓孩子承擔爸媽的情緒壓力;也要能準備好緩和忍耐的態度,面對孩子情緒上的不適應與挑戰。

.尊重對方不批評
避免在子女面前衝突與說對方的不是,也不要刻意讓孩子感受到你不喜歡他跟另一方聯繫。更不要讓孩子夾在衝突的中間,讓孩子兩邊都難以做人,甚至要做爸媽的「傳聲筒」、「包青天」。

.親自照顧不卸責
在爭取孩子監護權時不要流於意氣之爭,而要評估自身能力是否能親自照顧孩子;平心靜氣地一起想想,哪一種照顧安排方式才是真正對孩子最好的。

.探視關心不間斷
不論孩子跟誰同住,都很希望能繼續見到爸爸或媽媽;因此建議雙方能抱著開放的態度,針對如何探視、何時探視等細節,能在事前妥善討論。倘若家庭有暴力議題,目前也有些單位有提供陪同探視的服務,讓孩子能在安全、安心的環境下進行會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