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腎功能衰退會「貧血」嗎? 當心「腎性貧血」奪命


▲醫師提醒,慢性腎臟病患者,要定期做血紅素監測。(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下同)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一名高齡近100歲的病患在幾年前突然排尿量變少,且有疲倦、食慾不振、反應遲鈍狀況,至台北慈濟醫院腎臟科就診,郭克林醫師發現該病患臟腎功能萎縮得很厲害,診斷為「腎性貧血」。郭醫師指出,腎性貧血症狀不易分辨,有些單純的腎病或是內科疾病也會有類似症狀,因沒有特異性,所以經常被當成是老化現象,必須靠抽血檢驗才能確診。

「醫學上,對於腎性貧血的定義是,男性血色素值低於13g/dL、女性血色素值低於12g/dL。」郭克林補充說明,腎臟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釋放紅血球生成素,來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所以很多民眾不知道,腎臟功能衰退會造成「貧血」。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指出,慢性腎臟疾病患者貧血嚴重度與左心室肥大、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住院率及死亡率都有顯著相關。

此外,對於腎性貧血的病人,如果又合併心臟功能不好,貧血更會加速心臟功能惡化;而心臟功能惡化後,又會加速腎功能惡化,因此必須針對貧血進行治療,才能制止惡性循環。過去慢性腎臟病患只能靠輸血來改善貧血,但現今除了「紅血球生成素」,還有一些補充鐵劑等輔助性的治療。該名病患透過「紅血球生成素」來提高造血能力,經3個月治療,血紅素上升到接近標準值,生活品質及不適症狀也獲得改善。

郭醫師提到,貧血是慢性腎臟病患的共病,它並不會自己好,但是可以透過治療,來幫助維持患者血色素的穩定,因此,第3期以上的慢性腎臟病患者,要定期做血紅素監測,且越晚期的病患需更頻繁的監測。郭醫師也提醒,「紅血球生成素」不是治療貧血的唯一方法,醫師也必須先評估病患是否有缺鐵、缺B12、缺葉酸或是有發炎感染、營養不良以及潛在血流失等其他問題。





▲腎臟病越晚期的病患需更頻繁的監測。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