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盛夏! 慎防4種常見熱傷害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

今年夏天台灣地區頻創高溫,相關的熱傷害案例也增加,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家庭醫學科蔡忠紘醫師指出,常見的熱傷害共分四類,包括熱衰竭、熱痙攣、熱昏厥、熱中暑。當暴露在高溫環境下,皮膚無法有效散熱,就會因體液過度流失,造成脫水、電解質失衡,甚至器官衰竭等嚴重後果。

▲勿輕忽! 慎防炎夏4種常見熱傷害(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近期台灣的天氣十分炎熱,對於在大熱天下工作的人,需要特別留意中暑和各種熱傷害。蔡忠紘提醒,要避免相關熱傷害,最好避免在烈日下工作過久,穿著上最好以淺色寬鬆衣物為主,並保持環境通風。此外,像是抗組織胺、抑制腸胃蠕動用藥、或是某些抗精神病用藥,會抑制排汗,更易造成熱傷害;年長者由於代償機能退化,也要留意熱傷害發生。

蔡忠紘表示,熱傷害最常見的有四類,第一種是熱衰竭,屬於較輕微的熱傷害,主因是流汗過多,未適時補充液體或電解質造成。常見症狀是,大量出汗、疲倦、身體軟弱無力、血壓降低,嚴重時可能會失去知覺。最好盡快到陰涼處休息,並補充含電解質的水或運動飲料。第二種是熱痙攣,是因在高熱環境下活動時,因流汗過多,造成體液喪失與電解質失衡,導致肌肉痙攣。解決方式同熱衰竭,但還要伸展按摩抽筋的肌肉。如果痙攣劇烈,甚至影響腹壁肌肉,應盡快送醫。

第三種是熱昏厥,常見在炎熱的環境中長時間站立,由於皮膚血管擴張幫助散熱,使大量血液跑到皮膚等周邊血管,血液會在體內重新分配,導致腦部血流暫時不足,發生暫時性暈厥。處理方式是到通風處休息,保持呼吸道暢通,若出現持續性昏厥或生命徵象不穩,應盡快送醫。

最後一種是熱中暑,蔡忠紘強調,熱中暑為最嚴重的熱傷害,大多是發生熱衰竭時未及時發現,造成體溫調節中樞代償機制失衡,皮膚因為無法散熱而乾燙,最後造成中樞神經異常,可能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所以,若發現前三種熱傷害應盡速處理,避免進展成嚴重的熱中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