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到「最傷2器官」! 中醫推潤燥秘方:吃白色食物

▲▼口罩、人潮。(圖/記者屠惠剛攝)

▲秋分到,乾燥的氣候容易引發咳嗽、流鼻血與皮膚乾癢等問題。(示意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今(22)日為秋分,意味著之後的氣候將逐漸走入涼爽宜人的溫度,且降雨量會顯著下降,所以「乾燥」成為秋分後的特色之一。明華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魏子善指出,中醫理論提到「秋主燥金」,意指秋天乾燥氣候容易損傷人體津液,而肺主金,因此易對肺所管轄的呼吸道與皮膚造成影響,導致咽喉乾癢咳嗽、流鼻血、皮膚乾燥搔癢等症狀。

魏子善醫師說明,夏天的皮膚搔癢與進入秋分的型態有些不同,夏季濕熱,皮膚症狀多出現紅色丘疹、水泡、組織液滲出的情況,但秋分後的皮膚症狀多為摸起來乾燥、粗糙、紅疹不明顯,所以在秋分前後便以「潤燥」為保養重點,避免皮膚乾燥、脫屑進而導致苔蘚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廖振凱醫師,濕疹。(圖/醫院提供)

▲秋分後皮膚易乾癢,要注意保濕。(示意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中醫潤燥小秘方

既然是潤燥,魏子善表示,只要能增加津液或是減少津液流失的食材與方法,都可以在秋分為皮膚建起一道防護罩。要如何內外兼顧?他說,內在保養包括吃起來黏黏或水水的食物多半都有滋陰潤燥的效果,像是白木耳、水梨、麥門冬、玉竹、蓮藕、百合等,都可以適當食用。中醫認為肺對應白色,所以選擇白色食物較容易達到滋陰潤肺的效果。

至於外在保養,魏子善說明,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洗澡時水溫避免過熱,減少去除過多油脂,而降低皮膚保水力,洗澡後擦乳液來增加皮膚保濕度。而民眾可以依據自身情況選擇清爽型或滋潤型乳液,如果乾燥情況相對嚴重,也可以在乳液中加入護膚油或是選擇凡士林。

▲秋分到「最傷2器官」! 中醫推潤燥秘方:選吃白色食物。(圖/馬光診所提供)

中醫潤燥茶飲

材料:百合6克、麥門冬6克、金銀花3克、連翹3克、甘草5片。

作法:以上藥材洗淨後,放入鍋內,加水約1000~1500c.c.,煮20~30分鐘即可,或是加水後直接放入電鍋加一杯水,等電鍋跳起即可飲用。

懶人法:將藥材放入保溫瓶中,加入沸水悶2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滋陰潤肺止癢。

▲秋分到「最傷2器官」! 中醫推潤燥秘方:選吃白色食物。(圖/馬光診所提供)

推薦補水穴位-尺澤穴

位置:肘關節橫紋外側,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手心朝上手肘內彎,皺摺上偏拇指方向凹陷處。

功效:補水改善喉嚨乾癢、皮膚乾燥,也可緩解肩膀痠痛。

按摩方式:使用雙手拇指指腹,力道適中,重複按揉約2~3分鐘,一天3次。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